南宋绍定五年(1232),欧宁人、进士朱继芳到德化任职,在晋谒长官祠并读颜诗后,曾以次韵作《和颜长官百咏》,该诗今犹存,收辑于《德化文史资料》第三期(1980年3月版)。颜仁郁辞世后,葬于三班纱帽峰山腰。德化人民为怀念他,绘像恭奉,并于龙浔山腰及三班湖内寨(亦称归德寨)立祠,称“长官祠”,塑像奉祀。其后民间将他神化,传他“在世爱民,死而爱国”,宋末曾“显圣拒元”,后又屡次“显圣抵御匪寇”,有“光前扶后,济世保民”之功。南宋乾道四年(1168)敕封为忠应侯,赐额“忠应庙”。宝庆元年(1225)加封济灵王,二年又加封孚佑王。明嘉靖德化知县许仁(1528~1530年任)建乡贤祠,请于学院高贲,奉仁郁为首祀乡贤。仁郁妻郑钰,三班硕杰郑孚奕之女,册封为一品夫人,卒与仁郁合葬;继室姚氏,永春桃溪人,册封为一品协灵夫人,卒后迁葬其侧。子颜蕃(郑出,姚养成),长成后移居永春,其子孙先后徙居漳州、古田、台湾、广东等地,肇基蕃衍,枝繁叶茂,桂馥兰馨。仁郁墓及故居永茂堂,现为德化县文物保护单位。泗滨名士、南宋淳熙七年至十一年(1180~1184)知德化县事颜敏德曾谒归德寨并诗:二百年来孺慕深,德声教泽惬民心;造祠想见公如在,灵镇寨湖颂至今。绍定三年(1230)七月,福建仙游县隐士林云亦曾到庙留题:当年俯首仰庙池, 曾向南州制魅魑;生死乐哀无二憾, 请君细读长官诗。干戈五季血成川, 市井依公一帖然;汉代神灵天助顺, 公然无意扫腥膻。清康熙年间,德化县典史颜志美(三班泗滨人)谒湖内寨长官祠留题:当年德政纪鸿猷, 兴废未知几度秋;一到故祠无限感。湖山云水两悠悠。清乾隆年间,泗滨里人颜种玉谒庙留题:山川清淑气,人杰地钟灵;归德钦膺长,居民赖以宁。邦家栋梁望,姓字里居馨;名世虽恒产,几乎独残形。殊允起阡陌,诞降擅风霆;忠贞炳日月,庙儿凌何兵。圣贤生迈种,邹鲁著芳型;护国奇勋在,荣封仰宗庭。
推荐古诗:
行路难(大道如青天)、
过昭君村、
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
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
六年春遣怀八首(伴客销愁长日饮)、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煮)、
行香子(携手江村)、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醉落魄(苍颜华发)
推荐诗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热文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矮人观场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道而驰 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 比翼双飞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双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拔之志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 不分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不堪入目 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