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襄公六年翻译

襄公六年翻译

查看襄公六年全诗

  六年春季,杞桓公死了。讣告首次记载他的名字,这是由于两国同盟的缘故。

  宋国的华弱和乐辔小时候彼此很亲昵,长大了就彼此戏谑,又互相诽谤。乐辔有一次发怒,在朝廷上用弓套住华弱的脖子如同带枷一样。宋平公见到了,说:“司武而在朝廷上带弓枷,打仗就难于取胜了。”于是就把他赶走。夏季,华弱逃亡到鲁国。司城子罕说:“罪过相同而惩罚不同,这是不合于刑法的。在朝廷上专横和侮辱别人,还有比这大的罪过吗?”于是也赶走乐辔,乐辔把箭射在子罕的大门上,说:“看你还有几天会不跟着我一样被赶走?”子罕害怕,优待乐辔像过去一样。

  秋季,滕成公前来朝见,这是第一次朝见鲁襄公。

  莒国人灭亡了鄫国,这是由于鄫国仗着送过财礼而疏于防备的缘故。

  冬季,穆叔去到邾国聘问,同时重修友好关系。

  晋国人由于鄫国的缘故前来讨伐,说:“为什么把鄫国灭亡?”季武子去到晋国,听候晋国处置。

  十一月,齐灵公灭亡莱国,这是由于莱国只是仗着谋略而不务实际的缘故。当郑国子国来鲁国聘问的时候,即去年四月,晏弱在东阳筑城,因而就包围莱国,四月的一天,环城堆起土山,紧挨着女墙。到杞桓公死去的那一个月的十五日,王湫领兵和正舆子、棠邑人迎战齐军,齐军把他们打得大败。二十七日,进入莱国。莱共公浮柔逃亡到棠地,正舆子、王湫逃亡到莒国,莒国人杀了他们。四月,陈无宇把莱国宗庙里的宝器献于襄宫。晏弱包围棠邑,十二月初十灭了它,把莱国的百姓迁到郳地。高厚、崔杼主持划定分配莱国的土地疆界。

推荐古诗: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赠从弟冽遗爱寺(弄石临溪坐)绝句漫兴九首(糁径杨花铺白毡)夔州歌十绝句(其一)过勤政楼南陵道中游太平公主山庄日日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推荐诗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本小利微  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卑不亢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 不动声色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 不轨之徒  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名状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 布衣韦带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 布衣黔首  布衣:封建时代平民的别称;黔首:战国及秦代对人民的称谓。古代指一般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