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云石的伯父忽失海涯、父亲贯只哥都托庇祖荫,先后在南方担任军政要职;而贯云石幼年,一直生活在大都,受着良好而又特殊的教育。贯云石的母亲廉氏是精通汉学的维族名儒廉希闵的女儿。她的一位叔父廉希宪曾任宰相,被世祖称为“廉孟子”;另一位叔父廉希贡则是著名的书法家。贯云石自幼就常随母亲住在廉家的别墅“廉园”里修文习武。尤其是园内有两万多卷藏书,使贯云石从小就受到了丰富的汉民族文化的熏陶与严格训练,既有“善骑射、工马槊”的维吾尔气质,又能“折节读书,目五行下”,为他以后用汉文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方二十的贯云石承袭父爵,出任两淮万户达鲁花赤(这是一个拥有实际兵权的三品要职)。不久,又出镇永州。这位血气方刚、文武双全的青年军官,管辖着十一万户百姓,统率着七千将士。他“在军气候分明,赏罚必信”、“御军极严猛,行伍肃然”;公务之暇,则写诗作曲,投壶雅歌。他要凭着自己的才能建功立业,又愿意“自适,不为形势禁格”,然而这在当时那样的社会里,简直是不可能的。在苦闷与矛盾中,他终于作出了将官职军权让给弟弟忽都海涯的决定。
贯云石让爵后,“与文士徜徉佳山水处”,“倡和终日,浩然忘却”,真是:“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清江引〕
当时,元代的散曲创作正处于由草创时期向黄金时代过渡的阶段。贯云石开始以通脱豪爽的风格闯入了散曲阵地,犹如天马入苑,在元代诗坛上引起了强烈反响。1308年,贯云石回到了文人荟萃的元大都。
推荐古诗: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忆江上吴处士、
风雨、
微雨、
与诸子登岘山、
陇西行、
孟城坳、
送别、
荒村(村落甚荒凉)
推荐诗句: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暗箭难防 冷箭最难防范。比喻阴谋诡计难以预防。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鳌鸣鳖应 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必恭必敬 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 病民蛊国 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 博古通今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法古不修今 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 不伏烧埋 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