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孔子说:“愚昧却喜欢自以为是,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生于现在的时代却一心想回复到古时去。这样做,灾祸一定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不是天子就不要议订礼仪,不要制订法度,不要考订文字规范。现在天下车子的轮距一致,文字的字体统一,伦理道德相同。虽有相应的地位,如果没有相应的德行,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虽然有相应的德行,如果没有相应的地位,也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 孔子说:“我谈论夏朝的礼制,夏的后裔杞国已不足以验证它;我学习殷朝的礼制,殷的后裔宋国还残存着它;我学习周朝的礼制,现在还实行着它,所以我遵从周礼。”
注释(1)自用:凭自己主观意图行事,自以为是,不听别人意见,即刚愎自用的意思。(2)自专:独断专行。(3)反:通”返”,回复的意思。(4)制度:在这里作动词用,指制订法度。(5)考文,考汀文字规范。(6)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车同轨指车子的轮距一致;书同文指字体统一;行同指伦理道德相同。这种情况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出现的,据此知道《中庸》有些章节的确是秦代儒者所增加的。(7)夏礼,夏朝的礼制。夏朝,约公元前2205年——前1776年,传说是禹建立的。(8)杞:国名,传说是周武王封夏禹的后代于此,故城在个河南杞县。征,验证。(9)殷礼:殷朝的礼制。商朝从盘庚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到纣亡国,一般称为殷代,整个商朝也称商殷或殷商。(10)宋:国名,商汤的后代居此,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县南。(11)周礼:周朝的礼制。(12)以上这段孔子的话也散见于《论语·八佾恰》、《论语·为政》。
推荐古诗:
春夜洛城闻笛、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缭绫、
青水中蒲三首、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
送别、
碧云天,、
长寿乐(微寒应候)、
采莲曲(两船相望隔菱茭)
推荐诗句: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本趋末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 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肩并起 比:并。肩并肩地一齐起来。比喻同时相随而起。
- 波涛汹涌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不法常可 法:当做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