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推荐古诗:
山中与幽人对酌、
回乡偶书、
洛中访袁拾不遇、
秦中寄远上人、
鸟鸣涧、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缟素临江誓来胡)、
青松(大雪压青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推荐诗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折不回 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 半间不界 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 倍道而进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 秉公无私 秉公:主持公道。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 拨云撩雨 比喻男女间的挑逗。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惑之年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