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评价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萧纲评价

萧纲评价

查看萧纲全诗

  萧纲自幼受徐摛、庾肩吾、张率、刘遵、陆罩等幕僚的文学趣味的熏陶。天监十六至普通元年间(517—520),年轻的萧纲(十五至十八岁)正处于形成文学观念的关键时期,又受到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锺嵘《诗品》等的影响。晋安王府的文学风气的特色也许早已有之,但是,晋安王萧纲成为文学活动的真正的核心,晋安王府的文学集团因此可以称为名符其实的萧纲文学集团,大约开始于普通二年(521)十九岁的萧纲出为南徐州刺史之时。普通四年至中大通二年(523—530)萧纲在雍州刺史任上的时期,萧纲文学集团的活动逐步达到高潮。中大通三年(531),昭明太子去世,萧纲入主东宫,将雍府以来的文学活动推到一个最高层次,萧纲成为京城也即梁朝文坛的中心人物。令人瞩目的宫体诗风是在这时得到正名的,所谓宫体即“东宫体”。萧纲文学集团从这时开始以湘东王萧绎为副领袖,又得著名文人萧子显的加盟。虽然徐摛、庾肩吾这两位早期健将在东宫初期曾先后离开过东宫,但是,宫体诗风愈演愈烈,终梁之世,又不断有新人加入。 写作宫体诗的主张除了与“新变”的文学观念有关之外,与当时整个的历史氛围、与永明体以来文学史发展的趋势也并不矛盾。宫体诗的倡导、宫体新文学观念,与当时文学史实际是可以衔接得上的。宫体诗的基本观念也大致是清晰的:主张“新变”,所以反对复古;主张修辞,所以反对“阐缓”冗长;主张文娱审美的倾向,所以主张“放荡”,主张美文学。

  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群体的活动,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在文学史上有其地位。它推动了文学事业的发展,对于律体的建设及唐诗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从雍府时期成长起来的萧纲文学集团的后起之秀徐陵、庾信,甚至成为梁朝之后二百多年间文学的偶像。直至九世纪初叶,唐元和年间“元和诗变”的推动者们树立杜甫的典范地位时,才逐步被取而代之。

推荐古诗: 不第后赋菊春梦歌(春梦随云散)得乐天书遣悲怀三首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忆游红月长平箭头歌(漆灰骨末丹水沙)酬答二首(金鱼公子夹衫长)感讽五首(石根秋水明)长干行(忆妾深闺里)

推荐诗句: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八百孤寒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许许多多贫寒的读书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比肩齐声  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当人子  表示歉意或感谢的话,意思是罪过,不敢当。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急之务  急:急迫,要紧;务:事情。无关紧要的或不急于做的事情。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能自拔  拔:摆脱。不能主动地从痛苦、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