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军务中,戚继光抽空撰写了两部重要兵书,即《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部书是他练兵打仗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军队的教本,在军事学上有很高的地位,皆收录《四库全书》,占军事著作的十分之一。戚继光还以「能诗」著称,喜欢延揽文士,饮酒赋诗,往来酬对,晚年将诗文编为《止止堂集》。戚继光还著有《杂集》六卷,《将臣宝鉴》一卷,《禅家六籍》十六卷。
纪效新书 嘉靖三十九年(1560),戚继光利用作战间隙撰成《纪效新书》。他在序言中说:「夫纪效,明非口耳空言;曰新书,所以明其出于法,而不泥于法,合时措之宜也。」书中阐述了选兵、号令、战法、行营、武艺、守哨、水战等内容,还吸收了同时代人的可贵经验,如卷十二收录了俞大猷的《剑经》,卷十四收录了各个拳派的拳法。这本书是他抗击倭寇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戚家军的教本,深受后人推崇,是中国古代兵书中的经典。
练兵实纪 《练兵实纪》是戚继光镇守蓟州时撰写的兵书,完成于隆庆五年(1571)。练兵方面,戚继光主张严节制、明恩威、正名分,训练时要练伍法、练胆气、练耳目、练手足、练营阵,关于行军队形、行军规则、野营布置、宿营规则,及作战纪律、注意事项,戚继光也作了系统阐述。练将方面,戚继光认为将领必须德、才、识、艺四德兼备。兵种方面,戚继光详细介绍了马营、步营、辎重营的组织,以及各兵种的挑选及操练方法。《练兵实纪》是戚继光守边经验的总结,与《纪效新书》同为中国古代兵书的经典。
推荐古诗:
赠李白、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题木居士二首(其一)、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春宫曲、
酬郭给事(洞门高阁霭余晖)、
西施咏、
行香子(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除夜宿太原寒甚(寄语天涯客)、
素馨(金碧佳人堕马妆)
推荐诗句: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生乐业 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敖世轻物 敖,通“傲”。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无聊赖 聊赖:依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班荆道故 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兵无常势 常:不变;势:形势。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 不乏先例 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
- 不可思议 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 不露声色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