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战例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釜底抽薪战例

釜底抽薪战例

查看釜底抽薪全诗

  在官渡之战中,司空兼车骑将军曹操夜袭乌巢(今河南封丘西),焚毁袁绍军粮,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性作战。

  袁曹两军正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对峙,处于决战的关键时刻。袁绍派大将淳于琼率万余人护送军粮,集中于袁军大营后方40里的乌巢。谋士沮授建议,增派将军蒋奇率一支军队,守护乌巢翼侧,以防曹军抄袭。谋士许攸提出,曹操兵少,倾全力拒战,后方许昌空虚。若派精骑轻装袭许,则可奉迎天子讨伐曹操,曹必被擒,即使不能生擒曹操,也必能将其击败。袁绍皆不采纳。会许攸家人犯法入狱,许攸怒而投奔曹操,向曹操献计说,袁军粮草辎重车,皆存放在乌巢,防备不严。若派精兵奇袭,焚毁那里的粮秣军资,不出三天,袁军就会自行崩溃。曹操欣然采纳其计,留将军曹洪、谋士荀攸守营,自率5000步骑兵,携带柴草,马衔枚人不语,打着袁军旗号,趁夜从小道疾驰,沿途诈称奉袁绍令前去加强守备,骗过袁军的盘问。既抵乌巢,立即包围袁军营寨,从四面纵火围攻。袁军毫无戒备,一片混乱,至拂晓时,淳于琼见曹军兵少,集结部队,出营布阵,企图反扑。曹操率军迅猛冲击,淳于琼退回营中。袁绍在此危急关头,坚持要先攻下曹军官渡大营,以断其归处。部将张郃认为,曹营坚固,难以攻克,应全力救援乌巢,若那里粮草被焚,大家都将成为俘虏。袁绍固执已见,置乌巢于不顾,只派少数兵力援助淳于琼,仍督率部众强攻曹营,不能攻克。当增援的袁军迫近乌巢时,曹操坚持拒绝部下分兵阻击的建议,严令士兵拼死冲杀,全力攻破淳于琼营寨,斩杀淳于琼,将屯积的全部粮草和车辆焚毁。曹操令割掉干余被俘士兵鼻子及所获全部牛马的唇舌,向袁援兵示威,袁军将士甚为恐惧,旋即被击溃。曹军乘胜还师。乌巢粮草被烧的消息传至官渡前线,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张郃因受诬陷而与将军高览临阵反叛,烧毁军械,向曹操投降。

  至此,袁绍大军急骤崩溃,官渡战势急转直下,曹军士气大振,取得了决战胜利。

推荐古诗: 初领郡政衙退登东楼作杭州春望赠李白青水中蒲三首登乐游原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酬郭给事(洞门高阁霭余晖)多丽(小楼寒)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推荐诗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眉赤眼  比喻平白无故。
  • 百卉千葩  常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景象繁荣兴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笔饱墨酣  笔力饱满,用墨充足。形容诗文酣畅浑厚。
  • 闭关却扫  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敝帚千金  一把破扫帚,当千金那样贵重。比喻东西虽不好,但自己十分珍惜。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无常势  常:不变;势:形势。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打自招  旧指没有用刑就招供。比喻做了坏事或有坏的意图自我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