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楚(766或768~837)令狐绹之父,唐代文学家、政治家、诗人。汉族,字壳士。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初唐名臣令狐德棻后代。唐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登进士第。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出为华州刺史,拜河阳怀节度使。后为皇甫镈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宪宗去世,为山陵使,因亲吏赃污事贬衡州刺史。唐敬宗继位后,又重新提拔他为户部尚书、东都留守、天平军节度使、吏部尚书,累升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封为彭阳郡公,开成元年以山南西道节度使致仕,不久病逝。追赠司空,谥文。
令狐楚政治上一生积极参与牛李党争,属于牛僧孺一党的重要人物。文学上,令狐楚以古文大家闻名,尤善四六骈文,被誉为庾信之后的古文文宗。他在天平军节度使任上举荐李商隐,并传授其骈文技巧,为一时佳话。令狐楚的诗作亦有名气,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
令狐楚的长子令狐绪为河南少尹;次子令狐绹,在唐宣宗时期担任过宰相。
令狐楚才思俊丽,能文工诗。“于□奏制令尤善,每一篇成,人皆传讽(《新唐书·令狐楚传》)。”时古文家后继乏人,令狐楚遂得以四六文为世所称,“言文章者以冠(刘禹锡《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其骈文“隶事生动,犹得子山(庚信)遗意”(高步瀛《唐宋文举要》)。李商隐的骈文即其所授。元和十二年(817),选进《御览诗》。晚年与刘禹锡、白居易唱和较多。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令狐楚《漆奁集》 130卷,又《梁苑文类》 3卷,《表奏集》10卷(自称《白云孺子表奏集》),均佚。《全唐文》收其文 5卷,《全唐诗》收其诗50多首。所选《御览诗》,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人选唐诗(十种)》本。事迹见刘禹锡《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与新、旧《唐书》本传。
推荐古诗:
寄东鲁二稚子、
闺怨、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浣溪沙、
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
孤愤(孤愤真防决地维)、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石壁寺山房即事(望断南冈远水通)、
金错刀行(黄金错刀白玉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推荐诗句: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纸黑字 白纸上写下了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
- 百念皆灰 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拨云见日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 博闻强识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思议 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