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生平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欧阳修生平

欧阳修生平

查看欧阳修全诗

  欧阳修在其父欧阳观任绵州推官时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四岁丧父,随叔父欧阳晔在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用芦苇在沙地上写字、画画,还教他识字。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1030年(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1031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1034年(景佑元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1036年(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1040年(康定元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

  1043年(庆历三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1045年(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1054年(至和元年)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1057年(嘉佑二年)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1060年(嘉佑五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1065年(英宗治平二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1069年(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

  1070年(熙宁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

  1071年(熙宁四年)六月,行兵部尚书、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

  1072年(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卒于家,谥文忠。

推荐古诗: 古风(松柏本孤直)调张籍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瑞鹧鸪(风韵雍容未甚都)声声慢(寻寻觅觅)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沁园春(为子死孝,为臣死忠)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霁月难逢)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岛(你在雾海中航行)

推荐诗句: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白眼相看  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秉公办理  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 补苴罅漏  苴:鞋底的草垫;罅:缝隙。补好裂缝,堵住漏洞。比喻弥补事物的缺陷。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当人子  表示歉意或感谢的话,意思是罪过,不敢当。
  • 不愤不启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 不栉进士  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
  • 拔群出萃  高出众人。多指才能。
  • 八面受敌  ①谓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②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