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推荐古诗:
浪淘沙(一泊沙来一泊去)、
自题写真、
栾家濑、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洞仙歌(冰肌玉骨)、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悼杨铨(岂有豪情似旧时)、
满江红(江汉西来)、
鹊桥仙(缑山仙子)
推荐诗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阿姑阿翁 阿:名词的前缀。姑:丈夫的母亲。翁: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婆婆。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辨真伪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 不揣冒昧 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
- 不逞之徒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 不差毫发 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