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是战国时期力量最弱的国家。它东邻魏国,西邻秦国,两个邻国都比它强大得多。韩国两面受敌,常被侵伐,一篇《韩世家》,最常见的字句是“秦拔我”、“秦伐我”、“魏败我”、“魏攻我”等等。加以韩国的经济条件较差,人口较少,因而国力难于兴盛。客观条件固然是韩国弱小的重要原因,但主观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从三家分晋直到韩国灭亡,将近二百年间,韩国基本上未曾出现过一位较有作为的国君。就这一点来说,韩国的历史比起其他六国来就有些逊色了。不过,韩国却曾出现过两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其一是申不害,他在昭侯时为相,实行政治改革,结果使韩国“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前后达十五年之久。这可以算是韩国历史上最有光彩的一页了。可惜的是本篇中关于申不害的记载比较简略,在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中所附的申不害传中也同样简略,致使我们无从了解申不害政绩的详情。尽管如此,司马迁还是对这位政治家给以明确的肯定。
韩国的另一位杰出的人物是韩非,本篇中仅有几句话的记载。从《老子韩非列传》中我们知道,这位韩国公子曾向当权者提出不少改革建议,但都未被采纳。韩国如果能重用韩非,历史也可能是另外一种面貌吧!
在篇末的论赞中,作者把韩国所以能“终为诸侯十余世”,归功于当被韩厥能使赵氏香火不灭,积下了“阴德”。这种说法表明这位伟大史学家的唯物史观是不彻底的。
推荐古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山居秋暝、
书事、
出守桐庐道中、
满庭芳(小阁藏春,闲窗锁昼)、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号令风霆迅)、
酹江月(乾坤能大、算蛟龙)、
水龙吟(开时不与人看)
推荐诗句: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钻营 到处奔波,削尖脑袋谋求私利。
- 不辨真伪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 不齿于人 指被人看不起。
- 不废江河 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