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赏析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哪个诗?

作者:毛泽东 朝代:当代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译文及注释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查看全部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查看全部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句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查看全部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整体分析

《沁园春·雪》分上下阕。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查看全部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赏析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这首词一直是众人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寄远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重别梦得宿建德江从军行竹里馆多丽(小楼寒)荒村(村落甚荒凉)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七绝(天公丧母地丁忧)

推荐诗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热门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彼众我寡  彼:对方。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拨云撩雨  比喻男女间的挑逗。
  • 不登大雅之堂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不可言状  言:说;状:描绘。无法用言语形容。
  • 不愧屋漏  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 不落窠臼  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 不念旧恶  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