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有会而作并序】
旧谷既没,新谷未登。
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
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裁通。
旬日以来,始念饥乏。岁云暮矣,慨然永怀。
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
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
斯滥岂攸志,固穷风所归。 馁也已矣夫,在昔多余师。
粥者:施粥以赈济饥民的人。这里指齐人黔敖。据《礼记·檀弓》记载,齐国遭遇饥荒,黔敖在路上准备饭食以赈济饥民。有一个饥民蒙袂而来。黔敖说:“嗟来食!”饥民扬目而视之说:“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于不食而去,最后饿死。蒙袂:以袖遮面,是羞于见人的表示。嗟来:吆喝声,是一种不敬的招呼。吝:恨。徒没:白白死掉。自遗:自失。这四句是说:自己时常称许施粥者的慈善心肠。而深感蒙袂饥民行为之不当,吃嗟来之食何足为恨,结果自己白白饿死。这是作者愤激之言,实质上他是不食“嗟来之食”的。...查看全部
陈谷已经吃完,新谷尚未收获,我这长期务农的老汉,又遇上了灾荒之年,来日方长,饥患未了。一年的收成,既然已无指望,日常生活所需,仅能勉强维持不至断炊。近十多天来,开始感到饥饿困乏。一年将尽,深有感慨,写下此诗以抒发怀抱。现在我如果不把心里话说出来,后代子孙又怎么能知道呢?...查看全部
此诗题为《有会而作》,“会”即会意之会,指有所感悟和领会。诗通篇直抒胸臆,写其所感和所思,而把具体的事由放在序中作为背景交代。究其缘起,乃是值岁暮之际,新谷未收,又适逢灾年,粮食匮乏到了难以充饥的地步。这种困厄艰苦的境遇似毫无诗意可言,而诗人却从中激扬起对生命的执着之情。诗的首二句,概括了自己贫寒的一生。...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读张籍古乐府、宴桃源(频日雅欢幽会)、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调张籍、题义公禅房、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送梓州李使君、早朝、终南山、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推荐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推荐游戏: 【借问大将谁】的下一句是什么、【登台坐水阁】的下一句是什么、【十三弄文史】的下一句是什么、【春宵苦短日高起】的下一句是什么、【春风十里扬州路】的下一句是什么、 【探古穷至妙】的上一句是什么、【兴因庐山发】的上一句是什么、【黄山堪白头】的上一句是什么、【然後方高枕】的上一句是什么、【侧足履半月】的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