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 赏析

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

作者:祖咏 朝代:唐朝

【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峰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1]

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译文

禹分别土地的疆界,行走高山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冀州:从壶口开始施工以后,就治理梁山和它的支脉。太原治理好了以后,又治理到太岳山的南面。覃怀一带的治理取得了成效,又...查看全部

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译文及注释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查看全部

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创作背景

唐代的范阳道,以今北京西南的幽州为中心,统率十六州,为东北边防重镇。它主要的防御对象是契丹。公元714年(唐玄宗开元二年),即以并州长史薛讷为同紫薇黄门三品,将兵御契丹;734年(...查看全部

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鉴赏

这首诗写作者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全诗一气呵成,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过昭君村野老春雪锦瑟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登望楚山最高顶游终南山山中使至塞上

推荐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推荐游戏: 【多病所需惟药物】的下一句是什么【心摇目断兴难尽】的下一句是什么【楼东一株桃】的下一句是什么【函关壮帝居】的下一句是什么【当年意气不肯倾】的下一句是什么【陶然共忘机】的上一句是什么【指挥戎虏坐琼筵】的上一句是什么【水面无尘风洗池】的上一句是什么【夜深前殿按歌声】的上一句是什么【有事戡必言】的上一句是什么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眉赤眼  比喻平白无故。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不得已而为之  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可究诘  究:追查;诘:追问。无法追问到底。
  • 不知丁董  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百品千条  指繁多的名目。
  • 泛萍浮梗  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
  • 盎盂相敲  比喻一家人争吵。
  • 安乐窝  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