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学洢 朝代:魏晋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
其次,须菩提,任何人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都是一样的,没有先后,没有高低,没有大小,阿弥陀佛所证无上正等正觉和释迦牟尼佛所证无上正等正觉没有两样,未来弥勒佛所证无上正等正觉也不会有高下。...查看全部
只有摆脱“有”的执著,才能净心,才是真善。“净心”即心中无我、无人等四相,只要有了这个根本,修任何善法都能觉悟。所以说“是法平等”,说“善法”也是“非善法”。“净心行善”强调的是“...查看全部
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查看全部
通假字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诎...查看全部
整体把握 本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的表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舟上五人,须眉比见,其他如箬篷、窗、楫、壶、炉等,无不应有尽有;还...查看全部
生动传神的语言 本文语言平实、洗练,特别是摹写舟中人物情状,画相结合的写法,不只貌似,而且传神。例如:写苏东坡与黄右手执卷端,左手扶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查看全部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是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题峰顶寺、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九日、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正月十五闻京有灯恨不得观、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永遇乐(落日熔金)、春日词(春云阴阴雪欲落)、读严子陵传(客星何补汉中兴)
推荐诗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推荐游戏: 【[2] 由来征战地】的下一句是什么、【系马垂杨下】的下一句是什么、【待来竟不来】的下一句是什么、【五原秋草绿】的下一句是什么、【玉关殊未入】的下一句是什么、 【微风燕子斜】的上一句是什么、【护江堤白踏晴沙】的上一句是什么、【中心有通理】的上一句是什么、【白云生处有人家】的上一句是什么、【天高日暮寒山深】的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