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臧僖伯谏观鱼译文及注释
汉朝时,先零、罕、开都是西羌的种族,各有自己的酋长,因为彼此互相攻击而成为仇家。后来匈奴联合羌人各部,互相订立了盟约,才将仇恨解除。赵充国认为等到秋天马肥之时,一定会有羌变发生...查看全部
臧僖伯谏观鱼题解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五年》。这一年(前718年)的春天,鲁隐公要到棠地观看渔民怎样捕鱼。鲁国大夫臧僖伯从传统的为君之道出发,认为国君的根本责任是管好国家大事,而且任何举措...查看全部
臧僖伯谏观鱼赏析
读罢此文,读者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鲁隐公作为一国之君,到棠地看看渔民怎样捕鱼,有什么了不得,也值得这位臧大夫大惊小怪,还要苦口婆心、掰开揉碎地讲那么多大道理?难道国君连这点自由也...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野老、不第后赋菊、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春宫曲、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题西太一宫壁(柳叶鸣蜩绿暗)、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推荐诗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推荐游戏:
【双行桃树下】的下一句是什么、【握雪海上餐】的下一句是什么、【举手指飞鸿】的下一句是什么、【我醉君复乐】的下一句是什么、【银鞍金络到平地】的下一句是什么、 【照耀舆台躯】的上一句是什么、【在长安】的上一句是什么、【五月五日日午时】的上一句是什么、【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上一句是什么、【西邑我驱驰】的上一句是什么、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阿狗阿猫 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引申为任何轻贱的,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笔墨官司 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闭门酣歌 指闭门不出,尽兴饮酒,尽情歌舞。形容沉缅酒色,尽情享受。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不合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露圭角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