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蹇叔哭师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蹇叔哭师 赏析

蹇叔哭师

作者:左丘明 朝代:先秦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 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蹇叔哭师译文及注释

北宋的名将狄青戍守泾原的时候,常常能够以寡敌众。他密令全军的士卒在听到第一声钲音时就要全军肃立,两声钲音就表示故意退却而实际上是要严阵以待敌,钲声停止,则要立刻大喊向前奔驰突击...查看全部

蹇叔哭师读解

卜官郭偃和老臣蹇叔的预见有如先知,料事真如神,秦军后来果然在崤山大败而归,兵未发而先哭之,实在是事前就为失败而哭,并非事后诸葛亮。郭偃托言的所谓“君命大事”,不过是个借口,人们根据...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和刘郎中学士题集贤阁成都府青溪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和侄女王城(东风未肯入东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霁月难逢)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鹊桥仙(一竿风月)送七兄赴扬州帅幕(初报边烽照石头)

推荐诗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推荐游戏: 【佳期大堤下】的下一句是什么【杨花落尽子规啼】的下一句是什么【万户垂杨里】的下一句是什么【云髻半偏新睡觉】的下一句是什么【[2] 长恨春归无觅处】的下一句是什么【足茧荒山转愁疾】的上一句是什么【还与万方同】的上一句是什么【[25]一夫当关】的上一句是什么【青天骑白龙】的上一句是什么【未尝著空文】的上一句是什么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爱不忍释  对所喜欢的物品,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昂首天外  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笨鸟先飞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吝珠玉  吝:舍不得。不要舍不得好的东西。恳切希望别人给予指教的谦词。
  • 不欺暗室  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