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让我感动的共产党人_写周恩来的作文1000字

位置:查成语 > 作文大全> 高三作文的作文大全 > 让我感动的共产党人_写周恩来的作文1000字

让我感动的共产党人_写周恩来的作文1000字

周恩来,是我们中国人民伟大的总理;是深受人民爱戴的总理;是让我感动的一位共产党党员;也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共产党人。周恩来总理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居崛起而读书”的誓言。1911年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沈阳东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

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校长讲“立命”,就给学生讲怎么立志。校长讲到精彩处忽然停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一排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挺着胸脯说:“为光宗耀祖而读书。”魏校长又问了第二个学生,第二个学生回答说:“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来到周恩来面前,问:“你是为什么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站起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着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句话,表明了周恩来总理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周恩来总理从小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是这样在新中国的成立期间,周恩来总理为我们的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事。

大家可能不知道,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中国作为世界的人口大国,而中国的总理没有一个孩子,而且周恩来在逝世时没有一分钱存款!就是因为这样,所以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当时联合国为周恩来总理下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国家的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他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他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周总理没有一分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们逝世之日,总部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外交官们哑口无言。随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的!周恩来总理,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周恩来总理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要牢记周恩来总理说过的,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觉得我们不仅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要为中国的繁荣昌盛而读书。

相关作文: 植树美丽王国今天这堂课我的义卖品外公的礼物寒冷的早晨夏天来了作文100字玩淘气堡雷雨100字劳技课的作品

标签:感动共产党人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挨肩并足  形容人群拥挤。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彼竭我盈  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并蒂芙蓉  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 补过拾遗  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 不露声色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