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其实这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一是从植树的季节考虑;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喜爱植树,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长着一棵已满百岁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83年,年仅只有18岁的孙中山,千里迢迢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幼苗亲手栽种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终于成材。
孙中山也是我国近代最早极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他亲自起草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植树造林的计划。1924年,他在广州一次演讲中强调:我们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断植树造林,而且要造大规模的森林。此外,他还在许多着作和演讲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亲自植树。
在孙中山先生的倡议下,我国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规定,每年清明为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决定将孙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纪念他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相关作文:
					
					一分钟我能做什么、
吃火锅作文100字、
去宁波玩、
城市广场的夜景、
我为妈妈煎鸡蛋、
走在秋天、
关心我的妈妈、
我是小学生了我很快乐、
难学的毛笔字、
写西瓜的作文					
					 标签:植树节来历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不失一  一百次中无一次失误。表示射箭或打枪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备尝艰苦  备:全、尽;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屏声息气  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 博闻辩言  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 不伏烧埋  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
- 不分彼此  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蔓不枝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