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_1200字

位置:查成语 > 作文大全> 名人故事的作文大全 > 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_1200字

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_1200字

  生平简介

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原名文硙,后改名知行,又改名行知。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毛泽东主席复信表示支持。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

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教育思想

1.陶行知与育才学校

●“手脑相长歌”

所谓手脑相长,即手脑并用、手脑皆强。

陶行知为什么要写这首歌呢?

旧中国漫长的历史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由此形成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从教育方面说就要培养手脑并用、手脑双敲的人。要劳力者劳心,劳心者劳力,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根本的问题。

●育才学校

“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陶行知这句话正是他为人类、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宣言。

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

育才学校是陶行知创办的成绩最大的学校,学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难童,对学生不收学费和生活费,因而经费非常困难。有人问陶行知“你何必背着石头过河呢?”,陶先生说“我背的不是石头,是爱人”。这是对学生的爱,对学校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劳动人民的爱,对中华民族的爱。

陶先生有四个字“爱满天下”。不仅爱人类,而且爱生物,反对把生物弄死来做标本,把生物学变成死物学,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推广这样的爱,可以教导人们不再互相残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关作文: 我的同学校园之声我的爸爸最淳朴的美春雨濛濛好苦恼关水龙头关于买菜的作文迟到的运动会妈妈吃西瓜一杯热开水

标签: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白云孤飞  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并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 博硕肥腯  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吝赐教  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布衣韦带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 不足为据  足:够得上;据:证据。不能作为依据。
  • 布衣黔首  布衣:封建时代平民的别称;黔首:战国及秦代对人民的称谓。古代指一般百姓。
  • 八纮同轨  指天下一统。八纮,指八方极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