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
注释: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
故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没法活了。
这一年,齐国大旱,穷人眼看着都要被饿死了。一个名叫黔敖的富人在路上放了食物,施舍给过往的饥民们。有个人饿得很厉害,用衣袖蒙着脸面,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来。黔敖见了,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左手拿着饭菜,右手端着汤,吆喝道:“喂,过来吃!”只见那饥民突然精神振作起来,瞪大双眼看着黔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黔敖没料到这个饥民竟如此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内心深感惭愧,连忙跟在后面表示歉意。但是这个人始终不肯吃,最后活活饿死了。
造句:只有丧失自尊心的人,才会接受嗟来之食。
出处:西汉•戴胜《礼记•檀弓下》
相关作文:
雨后的花园、
可爱的冬天、
做一件好事、
我的姑姑、
寻找秋天作文100字、
人生的挑战、
热闹的操场、
我想对小鸟说、
运白菜、
打鼓
标签: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嗟来之食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傲头傲脑 形容倔强、桀骜不驯的样子。
- 矮人看戏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弊绝风清 弊:坏事;清:洁净。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
- 波谲云诡 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 波涛汹涌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堪其忧 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