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
62.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66.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相关作文:
我家的车、
我的老师、
五马街、
爷爷的生日、
新年的愿望200字、
看书让我快乐、
我想要的房间、
不一样的语文课、
放学的路上、
玩海洋世界
标签: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知耻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背本趋末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 逼上梁山 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 彼一时,此一时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 比物此志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 兵荒马乱 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羁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堪其忧 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 不了了之 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