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西门有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街,至今仍保存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建筑,见证着丹阳历史的风雨沧桑。
近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小记者来到西门老街参观、采访。踏着两米多宽的小路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老街东头的警钟楼,警钟楼呈扇状,是用砖头和水泥建成的。二楼墙外刻着“城西救火会”五个大字,楼底下还能清晰地看到“警钟楼城西救火会民国十七年建”字样。警钟楼是干什么用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采访了当地的老人。原来,过去的房子是木质结构的,非常容易着火,当时的城西救火会就建了警钟楼,上面有警钟一座,看到着火时,就敲响警钟,让居民们去灭火。据介绍,当年抗日战争时期,警钟楼也发挥了防御作用,炮火中的警钟楼也由五层炸得只剩下两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已不需要警钟楼来救火,但它的存在却警示后人要牢记历史。
参观完警钟楼,我们又来到了位于警钟楼南侧的三思桥。三思桥是用青石铺成的一座石桥,它建于清朝。为什么叫三思桥呢?我们也进行了采访,原来丹阳的县衙就位于西门老街附近,打官司的老百姓都从这座桥经过,当时的衙门把这座桥取名为三思桥,就是要提醒老百姓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当年桥那边的县衙早已不复存在,只有行人匆匆从桥上走过。
我站在西门老街上,思绪万千。眼前是历史的遗迹,远处是繁华的街市,时代在飞速发展,这条老街告诉我们,现在虽好,但也不要忘记过去。
相关作文:
一个特殊的大年夜、
过新年、
冬天的礼物、
爬树墩儿、
今天这堂课、
愉快的北京之旅、
丰富多彩的一天、
只要努力就有收获、
爬紫金山、
丑小鸭和我
标签:写景西门老街见证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无聊赖 聊赖:依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补阙拾遗 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经之谈 不经:不合道理。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端倪 端倪:头绪。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
- 不念旧恶 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