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端午节的来历_端午节的由来作文450字

位置:查成语 > 作文大全> 初二作文的作文大全 > 端午节的来历_端午节的由来作文450字

端午节的来历_端午节的由来作文450字

端午节的来历_端午节的由来作文450字(1)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列如赛龙舟,挂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啊!

端午节的来历_端午节的由来作文450字(2)

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没有人说他不知道端午节,但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的人有几个呢?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这端午节的由来吧!

人人都知道,端午节那天,家家包粽子,门上插艾草,有些地方的河上还有赛龙舟,有些地方还保留着喝雄酒的习俗,人们这么做是为什么呢?对了,就是祭奠我们的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为楚国的改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原本不富裕的楚国变得强盛起来,有一次,楚国和赵国两个国家交战,当那场战打到一半的时候,赵王却带着军队撤离了,楚王要去追,被屈原拦住了,屈原告诫楚王说:“楚王,你可不能去追啊,这一定是个圈套啊,赵国打我国,未必会输,可他打到一半就跑,这其中一定有阴谋。"可楚王就是不听,屈原又说:”不如派一位将军去,你就别去了。“可楚王又不肯,说他一定要活捉赵王,说完,便带着军队追去了。一切都在屈原的意料中,楚王被活捉,军队全没了。五月初五,屈原得知消息,非常愤怒,一气之下,抱着石头投泪罗江自尽了。人们知道后,为了祭奠屈原,将五月初五设为端午节,并抱粽子祭奠他。

屈原的爱国精神时时萦绕于人们的心中,永垂不朽!

相关作文: 我的妈妈校园一角时代变化大祝老师节日快乐我参加了书法比赛超人的故事我的那老师春雨濛濛好苦恼滑滑轮我为妈妈做礼物

标签:来历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茅连茹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 百般刁难  用各种手段使对方过不去。
  • 百世不磨  名垂久远,永不磨灭。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搏牛之虻  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可告人  不能告诉别人。指见不得人。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期修古  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