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公元1459-1532)字德华,号晋溪,别署双溪老人,山西太原(今太原市刘家堡)人。明代大学士李东阳撰书的《太原王氏柳林世墓碑铭》中说:“王之族系出周灵王太子晋,汉、晋、隋、唐历有显者。”又说,“元有子实处士居邑西蚕石(今太原市姚村乡蚕石村),次子良仕元知潞州。”碑铭中提到的王良,就是王琼的高祖。碑铭中又说:“元末大动乱中,良子伯聚‘亦襁负子女避乱于外’。明初始定居汾东柳林(今太原市刘家堡)。”这就是说王琼确系太原王氏后果,最迟在宋、元以后仍世居太原。王琼的祖父叫王安,伯父名永寿,明天顺年间官至南京工部尚书。父名永亨,成化年间任隆庆知州,始建新第于县城东街。王琼于明成化二十年( 1484 年,时年二十六岁)登进士。他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特别在正德十年到正德十五年间的五年中,因执掌兵部,有特殊功勋,连进“三孤”(少保、少傅、少师)、“三辅”(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师)。五年之中,受如此“加官恩典”,在明代历史上也是少见的。王琼一生做了三件被人称赞的大事。一是治理漕河(运河)三年,“敏练著称。”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任人(王阳明)唯贤。”三是,总制西北边防,“功在边陲。”因此,历史上称他和于谦、张居正为明代三重臣。嘉靖十年(1532),王琼回京,再任吏部尚书。次年7月,病逝于京城。追赠“太师”,谥“恭襄”,长子王朝立扶灵柩回籍,葬于蒙山脚下(今太原市晋源区金胜乡王家坟),礼部尚书霍韬撰神道碑,后诏建专祠于晋溪园西,名“王琼祠”。
推荐古诗:
一七令(诗,绮美,瑰奇)、
送路六侍御入朝、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风雨、
更漏子(柳丝长)、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早寒有怀、
洛阳女儿行、
满江红(试问琵琶)、
绝句(扁舟明月两峰间)
推荐诗句: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无一失 形容有充分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 拜倒辕门 辕门: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自愿认输。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打不成相识 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 不得人心 心:心愿,愿望。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得不到众人的好评。
- 不近人情 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堪设想 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 不可言宣 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