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这时,长老须菩提领悟如来不时在乞食、穿衣、洗足等平常生活中所示现的佛法。在大众中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地对佛说:稀有,世尊!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显现在平常生活中,正是如来护念一切菩萨,要付嘱一切菩萨的佛法。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愿要上求佛果下化众生,辛勤修行,增长智能,发现了如来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何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如何降伏妄心?”佛说:“问得好!问得好!须菩提,正如你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你现在仔细听,当为你说明。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现了如来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降伏妄心。”“是的,世尊,我们很希望听佛详细地说明。”
注释①长老须菩提:须菩提是梵语音译,意译为善现、善吉、空生等,他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婆罗门种姓,能深入理解佛法的空义,被称为“解空第一”。②偏袒右肩:印度僧侣披袈裟时偏袒右肩,形成习惯,后世有许多解说,其实可能与印度的气候较热有关。③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这也是佛教的规矩威仪。④白佛言:对佛说,白就是说话,白是南北朝时的说法,即道白。⑤希有世尊:希有即稀有,这是对佛的赞美。传说佛诞生时就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⑥如来:与佛、世尊等一样,是称呼佛的一种名号,佛共有十种名号。这里指释迦牟尼。⑦阿耨(nòu)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梵语,意为无上正等正觉心,即最高的智慧觉悟。⑧住:停住,守护,即后文所谓的“降伏其心”。
推荐古诗:
山中与幽人对酌、
初领郡政衙退登东楼作、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青楼曲二首、
白石滩、
田园乐七首(桃红复含宿雨)、
偶成(十五年前花月底)、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
即事(复楚情何极)
推荐诗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白发千丈 形容头发既白且长,表示人因愁思过重而容颜衰老。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折不挠 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临城下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 拨草寻蛇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登大雅之堂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不动声色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