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无断无灭翻译及注释

无断无灭翻译及注释

查看无断无灭全诗

译文  须菩提,你如果这样想:以为如来说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实无有法得无上正等正觉,如来就不辛勤修行,不断除种种欲贪,不修梵行,不修福德智能,不具足种种庄严相,而得以成就不生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不要这样想:以为佛得无上正等正觉为无所得,是梦幻中的事,实际上没有任何所得,如来不修习一切善法,不证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不具足种种庄严相庄严佛土,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如果这样想: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原来没有我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法要也是非法,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行为就放荡不拘,染着五欲美其名任运自在,拨无因果,说任何什么都是断灭的。你千万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如同捉米入锅煮饭,逐渐有饭香溢出来,终将煮成饭,用以供养三世一切佛、一切法、一切僧、一切众生,满足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菩萨愿。如来说实无有法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实无有法救度一切众生;实无有法得无上正等正觉;所得无上正等正觉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相,毕竟空,无上正等正觉无实无虚,这是在阐述众生与诸佛不二的清净心,本来无相无不相,如如不动,随顺众生的业力去发现。众生迷失在好利、好淫、好吃、好名、好睡、好痴中,昧却本来如如不动的自心,于是错谬地以为肉身是己身,妄想心是己心,或以为灵魂是己心,或以为唯识是心源,或以为是神是上帝所塑造,或以为自然生或以为因缘生,种种颠倒,受尽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有智能的人发觉病苦,想要离苦得乐,但找不到病源,无法对症下药,好比要吃饭的人找不到白米下锅煮饭,如来告诉我们病因,是染着贪嗔痴,昧却无上正等正觉心,若要对症下药,得把自心找出来,若要煮饭得用白米,捉错沙子,历经终生也煮不出饭来,不找到无上正等正觉心,累世累劫也都无法出离生老病死苦。以妄想心当做自心来辛勤苦修,白忙辛苦所以才说诸法断灭相,如果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才知道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无上正等正觉心无实无虚,自然不辞辛苦从修梵行入手,才知道如来是真语者是实语者,无上正等正觉心无实无虚,自然不辞辛苦从修梵行入手,断除一分烦恼便增长一分菩提,便救度一分众生,断尽种种欲贪烦恼,大行菩萨行,完成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悲愿。发无上正等正觉心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要了知世间苦,不错谬地以苦为乐,于是诚恳发愿要找到迷失的自心;第二步因为你发愿要找到自心,如同发心要买白米的人,当你在商店看到白米时,自然就把白米买回来了,当你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时,自然认得,从此深信无我我所;不再执持邪知邪见不守外道种种禁戒,对佛法诚信不疑,渐渐断除种种欲贪,如鸟飞空如鱼得水;第三步是身心自在尝到法味,自然普愿一切众生同沾法喜,满足度化众生之菩提愿。

注释①具足:具备满足。

推荐古诗: 和梦得李都尉古剑旅宿贾生乌夜啼(昨夜风兼雨)留别王维送郭司仓洛阳女儿行清平乐(年年雪里)赞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

推荐诗句: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跋前踬后  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年之柄  柄:权柄。形容长久的大权。
  • 本性难移  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肩而立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补天浴日  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