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一节翻译

第一节翻译

查看第一节全诗

  慧能大师从黄梅县五祖弘忍处得到佛法真传后,回到韶州曹侯村,当地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真相。当时有一个儒士叫刘志略,对大师十分尊敬,礼遇周到。刘志略有一个姑妈是尼姑,法名叫无尽藏,经常念诵《大涅槃经》。大师偶然听了她念诵,就对经文的妙谛真义了解得很透彻,于是给无尽藏作解说。老尼姑拿上经卷向大师请教具体文字,大师回答说:“字我不认识,要是义理有问题我能回答。”老尼姑说:“字还不认得,怎么能理解义理呢?”大师说:“各种佛法的妙谛真义和文字没有关系。”老尼姑感到很惊奇,到处告诉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老们,说这个人是一位有道高僧,应该礼遇供养。村中有一个魏武侯曹操的玄孙叫曹叔良的,还有其他一些村民,都很踊跃地前来拜见。当时村里的宝林古寺自从隋朝末年遭遇兵火后已经废弃,村里人就在废庙的旧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佛庙,请大师居住,这里很快就成了弘扬佛法的宝坊圣地。大师在庙里住了九个月,又被抢夺传法衣钵的恶僧党羽追寻迫害,大师就躲到前面的山里去,恶人们放火焚烧山上的草木,大师藏到一块山石后面才得以幸免。至今石头上还有大师趺坐的膝盖痕迹和衣服的褶纹,人们将这块石头叫做避难石。大师想起五祖“逢怀则止,遇会则藏”的嘱咐,就又去怀集和四会一带隐居。僧人法海,韶州曲江人,是最早参拜六祖大师的。他问大师:“什么是‘即心即佛’呢?希望能得到您指点教导。”大师回答说:“前一个念头不苦苦执著就是心,后一个念头也不执著非要消除就是佛;心中想一切色相就是心,不想任何色相就是佛。我要是具体解说,永远难以说完。听我念这首偈语: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法海听了立刻觉悟,也念了一首偈语回敬赞颂:“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推荐古诗: 长寿乐(微寒应候)永遇乐(落日熔金)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霁月难逢)七绝(翻身跃入七人房)清平乐(天高云淡)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钟山即事(涧水无声绕竹流)清商怨(江头日暮痛饮)

推荐诗句: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本趋末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 背井离乡  离开家乡到外地。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安于位  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 补过拾遗  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