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之战,昭奚恤对楚宣王说:“君王不如不援救赵国,而使魏国的力量增强。魏国的力量强大,恐怕割取赵国的土地一定很多了。赵国不顺从,那么必定坚守,这是使他们两败俱伤的好办法。” 景舍说:“不是这样。昭奚恤的做法是不明智的。魏国攻打赵国,担心楚国从后面进攻它。观在不援救赵国,赵国就有灭亡形迹,而魏国没有楚国攻其后的忧虑,这是楚国、魏国共同攻打赵国,对赵国的危害一定很深重!凭什么说是两败俱伤?况且魏国已经命令士兵割取了赵国很多土地,赵国已经显露出灭亡的征兆,而内心有了楚国不援救自己的想法,必然与魏国联合起来而图谋楚国。所以君王不如少出些军队,作为赵国的援兵。赵国依仗楚国的强大有力,必定与魏国死战。魏国被赵国的顽强抵抗精神所激怒,而且看到楚国的援救不值得畏惧,一定不肯放弃灭亡赵国的机会。赵国、魏国互相拚得两败俱饬,而齐国、秦国乘楚国援救赵国之机起兵攻打魏国,那么魏国是可以打败的。” 楚国因此派景舍领兵援救赵国。赵国的邯郸被魏国攻占以后,楚国占取了睢水、涉水之间的大片土地。
推荐古诗:
轻肥、
山行、
寄远、
寻隐者不遇、
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江雪、
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
送朱大入秦、
积雨辋川庄作、
戏题磐石
推荐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壁江山 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不轨之徒 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言状 言:说;状:描绘。无法用言语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