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易举正翻译

易举正翻译

查看易举正全诗

  唐代时,苏州的司户参军郭京著有《 周易举正》 三卷,作者自己说:“我曾得到王辅嗣、韩康伯手写的注定传授真本,考校当今流行本及国学、乡贡举人等本,发现它们或者将经文误入注文,或者将注文误作经文,或在《 象》 一词中以下句反居其上,爻辞注文内移,前后倒置,还有脱漏,两字颠倒谬误的,所有这些,我都依定本改正过来,总共有一百三十条。这里,我姑且选取比较简明易懂的二十条摘录如下:

  《 坤》 卦初六爻的象词说:“履霜坚冰至。《 象》 曰:履霜,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今本象文‘霜” 字下误增‘坚冰”二字。《 屯》 卦六三爻的《 象》 说:“即鹿无虞何?以从禽也。”今本脱去“何”字。《 师》 卦的六五爻说:“田有禽,利执之,无咎(即无凶)。”原本“之’字为行书,笔脚向下廷伸,有点象“言”字,经过辗转传抄,结果误作“言”字,而且从注文的意思看,也根本未作“言”解释。《 比》 卦九五爻的象词说:“失前禽,舍逆取顺也。” 今本错误地把此句的前后次序搞反了。《 贲》 卦说:“亨,不利有攸往。”今本‘不’字误作“小”字。“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是以止,人文也。” 注释说“刚柔交错而成文焉,天之文也.”今本脱漏“刚柔交错”一句。《 坎》 卦中“习坎”二字之上脱漏一个‘坎”字,《 姤》 卦:“九四,包失鱼。”注释说:“二有其鱼,故失之也。”今本误作‘无鱼”。《 蹇》 卦说:“九三,往蹇来正。”今本作“来反”。《 困》 卦初六爻的象词说:“入于幽谷,不明也。”今本“谷”字下面多一“幽”字。《 鼎》 卦的象词说:“圣人亨以享上帝,以养圣贤。”注释说:“圣人用之,以上享上帝而下以养圣贤。”今本正文多出“而大亨’三字,因而注文也误增‘大亨’二字。《 震》 卦的象词说:“不丧匕鬯,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今本脱去“不丧匕鬯”一句。《 渐》 卦的象词说:“君子以居贤德,善风俗。”注释说:“贤德以止巽则居,风俗以止巽乃善。” 今本正文脱漏“风”字。《 丰》 封九四爻的象词说:“遇其夷主,吉,志行也。”今本脱漏‘志’字。《 中孚》 卦的象词说:‘豚鱼吉,信及也。”今本“及”字下多出“豚鱼”二字。《 小过》 卦的象词说:“柔得中,是以可小事也。”今本脱漏“可”字,而“事’字下误增“吉”字。六五爻的象词说:“密云下雨,已止也。”注释说:“阳已止下故也。”今本正文作“已上”,故注文也误作“阳已上故止也。” 《 既济》 卦的象词说:“《 既济》 ,亨小,小者亨也。”今本脱漏一“小’字。《 系辞》 说:“二多誉,四多惧。”注释说:“惧,近也。”今本误以”近也’二字为正文。而注文中又脱漏“惧”字.《 杂卦》 说:“蒙稚而著。”今本“稚”字误作“杂”字。我前不久在福州《 道藏》 中见到此书,并且加以传播。后来又在翰林院中见到晃公武所进献的《 易解》 ,其中大量引用该书,而一般世人很少能够见到此书。

推荐古诗: 久不见韩侍郎,戏题四韵寄之叹花巴陵夜别王八员外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山居即事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渔家傲(白云山头云欲立)孤愤(孤愤真防决地维)

推荐诗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病病歪歪  形容病体衰弱无力的样子。
  • 不尴不尬  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即不离  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 不可端倪  端倪:头绪。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