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知命后是不是就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了呢?不是!尽心知命后还有一个过程,即是辨别事物。只有能够辨别各种不同的事物,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因此孟子举了齐国王子的例子,当时齐国国君是齐宣王,王子就是后来的湣王(公元前300~284年在位),这个王子为什么懂得这么多呢?就是因为好学,学得多了,也就能辨别各种不同的事物了。而能够辨别各种不同的事物,才会显得人有气质。如果不会辨别各种不同的事物,那就如同小孩、儿童一样,是没有什么气质的。鲁国国君到宋国,在垤泽门大声喊叫,就是用的国君的以上临下的腔调,但垤泽的守门人却会辨别每个人口音的不同,所以知道这不是宋国的国君,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统治者。这就是有没有辨别能力的重要性。能够辨别各种不同的事物,才能够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
推荐古诗:
除夜寄弟妹、
过故人庄、
列女操、
行宫、
武陵春(风住生香花已尽)、
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
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
夜曲、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家园小酌(旋作园庐指顾成)
推荐诗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街九陌 形容城市的街道纵横,市面繁华。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巴山蜀水 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不见经传 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 不见天日 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