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真是了不起的伟大啊!自然界万物发生的神理奥秘,无处不在。苎麻本是南方的产物,木棉本是西域的产物,但近年来,苎麻种植在河南,木棉种植在陕西,而且生长茂盛,与在其本土种植的完全没有分别。两地百姓蒙受到极大的利益。为此遂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指令各处随地种植。空洞浮浅的议论,大都是用风土不宜种植辩解。这都是因为不知晓中国(今日)的产物,原产异地的并不在少数:用过去的事例讲,如胡桃、西瓜等,难道不是产于流沙、葱岭以外吗?用今天的事例讲,甘蔗、茶叶等,难道不是产于牂牁、邛、箨等很远的地方吗?但它们今天皆被中国视为珍品食用,为什么单单会在引种苎麻和木棉问题上,便发生疑虑呢?
虽然都用“风土不宜”作借口,实际情况却是有的种艺不够细心;或有的种艺虽然细心,但却不知晓种植方法。为了这个缘故,专门将种植方法列述于上,供需要农业生产技术的人采用。日后生产取得成功,盛暑天气穿上夏布衫,严寒天气穿上棉衣,那时便会知道,我讲的话并不是毫无补益的了。
注释
①造物发生之理,无乎不在:造物:迷信的说法是指天上的神,科学的说法应为自然界。理:道理,法则,规律。为求译文适合作者的口吻,译作“神理奥秘”。
②今天的通行说法,认为棉花是从陆路传入陕西,从海路传入南方的福建等地。
③流沙:指新疆的大沙漠。葱岭:在新疆西部。流沙、葱岭,泛指西域。
④牂牁:汉置牂牁郡,在今贵州境。邛、箨:在今四川西昌一带。
⑤中国:古时所说的“中国”,主要指黄河流域。
⑥指卷二《苎麻》、《木绵》两篇。
推荐古诗:
远别离、
浪淘沙(一泊沙来一泊去)、
北青萝、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归嵩山作、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浣溪沙、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推荐诗句: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爱博而情不专 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按堵如故 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笨鸟先飞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毕其功于一役 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薄寒中人 薄寒:轻微的寒气。中人:伤人。指轻微的寒气也能伤害人的身体。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难之中时经不住轻微的打击。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