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诗写于公元410年(晋安帝义熙六年),当时作者46岁。根据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与郭维森《陶渊明年谱》,公元405年(义熙元年)弃彭泽令返回柴桑,住上京里老家及园田居。公元408年(义熙四年)六月,陶渊明隐居上京的旧宅失火,暂时以船为家。两年后移居浔阳南里(今江西九江城外)之南村村舍。《移居二首》当是移居后不久所作。
推荐古诗:
春夜宴席上戏赠裴淄州、
润州二首(其一)、
正月十五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游子吟、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蝴蝶(两个黄蝴蝶)、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水调歌头(江左占形胜)
推荐诗句: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热文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八面张罗 形容各方面都应酬得好。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物洽闻 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啻天渊 不啻:无异于。渊:深潭。无异于从云天之上到深潭之底。比喻差别极大。
- 不费吹灰之力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 不敢旁骛 形容全力做一件事,不敢分心到别的事里面去。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究诘 究:追查;诘:追问。无法追问到底。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