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国,是汉代的车师前王庭,距离敦煌有十三日的路程。 这里东西宽三百里,南北长五百里,四面多有大山。 从前,汉武帝派遣军队向西讨伐,师旅疲劳,其中特别困乏的兵士就在这里定居下来。 这地方有汉代的高昌垒,所以就用它作为国名。 当初,蠕蠕立阚伯周做高昌王。 阚伯周死后,立他的儿子阚义成当高昌王。 义成被他的堂兄首归所杀,首归自立为高昌王,首归又被高车的阿伏至罗所杀,就把敦煌人张孟明立做高昌王。 张孟明被国人所杀,又换用马儒做王,用巩顾、曲嘉两人做左右长史。 马儒又派大使到后魏,请求内附。 内附后,他们都眷念故土,不愿意向东迁徙,就合伙杀了马儒,并推举曲嘉做高昌王。 曲嘉,字灵凤,是金城榆中人。 曲嘉被立做高昌王后,又对蠕蠕称臣。 到了后来,蠕蠕国王被高车人所杀,曲嘉又对高车称臣。 适值焉耆国被挹怛攻破,国家残破,不能统率,就请曲嘉作主,曲嘉就派遣他的第二个儿子做焉耆王。 从此,高昌国开始壮大起来,曲嘉更为国人所信服。 曲嘉死后,就立他的儿子曲坚做高昌王。 高昌国都城周围长一千八百四十步,在坐室里画有鲁哀公向孔子问政的像。 国内有十八个小城。 国王下设的官从大到小依次有令尹一人、公爵二人、左右卫各一人,长史八人、将军五人、司马八人,下面还设有侍郎、校郎、主簿、从事、省事等。 凡国家大事都由国王决断,小事由长子和公爵决断,不作文字记载。 国中男人穿胡服,妇人穿裙子和短裤,头顶打上髻子。 那里的风尚、习俗及政令与华夏略同。 土地多沙石,气候温暖,谷物、小麦均一年两熟,适宜养蚕,多有水果。 有一种草,名叫羊刺,它上面生有蜜,味道很好。 这里,出产红色的盐,像朱砂;白色的盐像璧玉。 还盛产葡萄酒。 其俗敬奉天神,还信奉佛教。 高昌国中的羊、马在隐蔽偏僻的地方放牧,以躲避外寇的侵袭,不是贵人就不知它们所在的地方。 高昌国北面有座赤石山,赤石山以北七十里有座贪汗山,夏天还有积雪。 这座山的北面,是铁勒的边界。 从武威向西北方向有条近路,但要经过千余里的沙漠,周围茫茫一片,无路可走。 想去的人,寻有人畜骸骨的路走,路上有时听到唱歌和哭泣的声音,行路的人去寻找它们,多半失踪,这大概是鬼魅在作怪。 所以,来往的客商,大多选择伊吾这条路。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突厥人攻破了高昌国的四座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原。 曲坚死后,他的儿子伯雅继位。 伯雅的大母本来是突厥可汗的女儿,他父亲死后,突厥人命令他顺应突厥族的风俗,娶母为妻,伯雅很久没有依从他们,突厥人逼迫他,不得已就顺从了他们。 隋炀帝登基后,召致各个小国。 大业四年(608),伯雅派遣使者向隋朝廷进贡,炀帝很优厚地招待了他们。 第二年,伯雅亲自来朝拜炀帝,因此追随炀帝攻打高丽,回京后让他娶了华容公主。 大业八年(612)冬回到高昌,在国中下令说:“治理国家,养育人民,要以保国安家为重,使国家安宁、政事畅通,把保全、赈济老百姓作为第一要义。 以前,因为国家处在边远的荒野,边境连着勇猛的北方各族,我们与他们相处没有过错,和他们一样,保持着披散发辫、以左为襟的习俗。 如今,大隋朝一统天下,天下和平统一。 普天之下,四海以内,无不心向着隋朝,我已经沐浴到和煦的春风,庶经大化,凡是平民以上的大小官吏,都应当解辫削衽。”隋炀帝听说这件事后,认为很好,就下诏书说:“显扬美德,嘉奖善良之人,为圣哲所推崇;张扬真诚,推荐良才,这是经典上的法则。 光禄大夫、弁国公、高昌王伯雅见识远大,胸怀才能,温和宽宏,心地赤诚,贤德昭著,节操坚贞,美名远扬。 他们本来从属于华夏,而几代生活于西域,当初由于多灾多难,被迫沦落到北方,多次因困窘而毁礼帽,把衣服改为胡服。 自从我朝统一天下以来,教化九州,加德四表。 伯雅逾沙忘阻,进贡朝廷,在典籍中看到礼义,仰慕我朝之盛典,于是,取下帽带,解开发辫,削衽曳裾,改变了本族的风俗,顺应了华夏的习惯,义光前载。 可赐给他们衣冠的样式,让他们仿照这些样子制造。 并派遣使者用车马护送,车上用彩绸披盖,要显现出车服之美,舍去他们的毡和毳衣,还为冠带之国。”但是,伯雅原先对铁勒称臣,而铁勒又长期派遣重臣住在高昌国,有来往胡地的商客,就征税交向铁勒,虽有此令取悦中华,然而,伯雅到底怕铁勒,而不敢改当初。 从此以后,每年都派使者给隋朝上贡地方特产。
推荐古诗:
村居苦寒、
乐游原、
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沁园春(为子死孝,为臣死忠)、
小桃红(画堂春暖绣帏重)、
金陵十二钗正册—贾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
浣溪沙(天末同云暗四垂)、
贺新郎(人猿相揖别)
推荐诗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拔犀擢象 擢:提升。比喻提拔才能出众的人。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手起家 白手:空手;起家:创建家业。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 白云孤飞 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 百不一存 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备尝艰苦 备:全、尽;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彼一时,此一时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勃然奋励 勃然:奋发的样子;奋:奋发;励:激励。奋发起来,激励自己。
- 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