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当作于唐开元十一年(723年)或十二年(724年)的秋天。相传汉武帝在其地获黄帝所铸宝鼎,因祀后土,并渡汾水饮宴赋诗,作《秋风辞》。开元十年(722年),唐玄宗听张说之言,谓汾阳有汉后土祠,其礼久废,应修复祭祀。开元十一年(723年)正月,唐玄宗到潞州、晋州,诗人为礼部侍郎随行,并有诗。二月在汾阴祀后土,诗人从行并写了《祭汾阴乐章》。是年冬,出为益州大都督长史。到开元十三年(725年)才又调回长安。外放的两年,是苏颋一生仕履中最感失意的时期,此诗可能就是这一两年中的一个秋天所作的。
推荐古诗:
归雁、
房兵曹胡马、
江雪、
送朱大入秦、
得乐天书、
七绝(暮色苍茫看劲松)、
渔家傲(白云山头云欲立)、
南乡子(晚景落琼杯)、
行香子(携手江村)、
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推荐诗句: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山无陵,江水为竭、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大精深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 波澜老成 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 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不敢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 不讳之门 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
- 不关痛痒 痛痒:比喻疾苦或紧要的事。比喻切身相关的事。指与自身利害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