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用一条长题说明作诗的缘由。冬郎,是晚唐诗人韩偓的小名。小字冬郎,是李商隐的姨侄,他少有才华。他的父亲韩瞻,字畏之,是李商隐的故交和连襟。大中五年(851)秋末 ,李商隐离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韩偓才十岁,就能够在别宴上即席赋诗,才华惊动四座。大中十年,李商隐返回长安,重诵韩偓题赠的诗句,回忆往事,写了两首七绝酬答。这是其中的第一篇。
诗中最后两句名句,将冬郎及其父亲畏之比作凤凰。丹山相传是产凤凰的地方,其上多梧桐。桐花盛开,凤凰偕鸣,其中雏凤鸣声清圆,更胜于老凤。
推荐古诗:
古风(登高望四海)、
客中行(不知何处是他乡)、
忆东山二首其一、
安定城楼、
春梦歌(春梦随云散)、
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书事、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亥年残秋偶作(曾惊秋肃临天下)、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推荐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安枕而卧 放好枕头睡大觉。比喻太平无事,不必担忧。
- 哀声叹气 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 碍足碍手 碍:阻碍。妨碍别人做事。同“碍手碍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壁江山 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百世流芬 美名永传于后世。同“百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