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⑴本诗作于元末,请结合前两联谈谈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⑵本诗的后两联描绘了怎样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变化?
答案
⑴本诗写了边城堡垒烽火不断,遍地号角,官吏贪婪,农事败坏,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反映了当时战事频繁,时局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⑵颈联写了一派荒芜萧条的景色:白云低垂,与草原连成一片,江面广阔,白雪覆盖着无垠的黄沙。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怨愤,对国家前途的忧心。尾联写虽历经战火和风雪,梅树依旧顽强坚贞,透露出春的消息。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及坚定信念。诗人寓情于景。借景物的变化,含蓄深沉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推荐古诗:
望庐山瀑布、
杨柳枝(柳老春深日又斜)、
清明、
捣练子令(深院静)、
登鹿门山怀古、
白石滩、
别云间(三年羁旅客)、
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
即事(复楚情何极)、
采桑子(人生易老天难老)
推荐诗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闲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黯晦消沉 指湮没消失。
- 八方呼应 呼应:彼此声气相通。泛指周围、各地。形容各方面互通声气,互相配合。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山盖世 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孔千疮 比喻毛病很多,问题严重,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山起楼 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不悱不发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