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⑴偷:指羞涩,怕人看见。
⑵长眉:古以纤长之眉为美,《古今注》:“魏宫人好画长眉。”
⑶踏青:《月令粹编》引《秦中岁时记》:“上巳赐宴曲江,都人士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
⑷芙蓉:荷花。《离骚》:“集芙蓉以为裳。”裙衩:下端开口的衣裙。
⑸筝(zhēng):乐器,十三弦。
⑹银甲:银制假指甲,弹筝用具。
⑺六亲:本指最亲密的亲属,这里指男性亲属。
⑻悬知:猜想。
⑼泣春风: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⑽背面:背着女伴。秋千下:女伴在高兴地打秋千。
⑾招邀:邀请。
⑿裛(yì):沾湿。
⒀风蝶:风中之蝶。娇饶:柔美妩媚。
⒁不自聊:不能自行排遣,烦闷无聊。
参考译文
其一
八岁小姑娘喜欢偷偷地照镜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画成长眉了。十岁到野外踏青,想象着荷花做自己的衣裙,十二岁开始学弹筝,套在手指上的银甲一直没脱下来。十四岁时,要避免见到男性,连最亲的人也不能见。这时她可能在猜想何时出嫁吧。十五岁时,她背对着秋千,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其二
隐居的人不因游赏而感到疲倦,在秋天炎热邀请宾客时候,无人请我。我在碧竹林中来回走动,惆怅想望,池水清清,但仍是寂寥无人。野地里的花终被沾湿,风中的蝶强作妖娆。种种忧愁不能排解,就算你我携手同行,我还是感到烦闷无聊。
赏析
《无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组诗作品,第一首为五言古诗,第二首为五言律诗。第一首写的是一位聪明早慧的姑娘。从诗的内容看,诗人对少女的观察是细致入微的。从她八岁开始“偷照镜”写起,直到待字闺中,这么长一段生活经历,写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第二首写作者因己之“不自聊”虽值秋暑而不邀宾客同游,以及作者内心的忧愁。
其一
推荐古诗:
杨柳枝(两枝杨柳小楼中)、
杨柳枝(苏州杨柳任君夸)、
塞上听吹笛、
题木居士二首(其一)、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寄令狐郎中、
望江南(多少泪)、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送魏二、
积雨辋川庄作
推荐诗句: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安堵乐业 安堵:相安,安定。犹言安居乐业。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拔丁抽楔 拔出钉子,抽掉楔子。比喻解除困难。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星不如一月 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卜夜卜昼 卜:占卜。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