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节令风情词,是作者在冬至日宴饮席上所作,表现的是冬至日的气候特征和当时的民俗风情。“长至日”即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公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此日北半球白昼最短,气温较低,从此日开始“数九”。宋人较重此节,据《东京梦华录》载,京师“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亦要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词的上片渲染严冬气氛;过片写饮酒御寒,迎接严冬的挑战;结拍则以庭下早梅的含苞待放,预示春天即将来临。“少年游”调见晏殊《珠玉词》,其名取自词中“长似少年时”句,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等。双调,48字至52字。
“遥山雪气入疏帘,罗幕晓寒添。”雪气:指雪后的冷气。罗幕:丝绸做的帘幕。两句大意是:远山矗立在静穆的清晨之中,山上积雪未融,雪光反射,让人更觉寒冷,仿佛那寒气正透过疏疏的罗幕,直往身上钻。这两句描写冬至日的严寒,写“入疏帘”之“雪气”来自“遥山”,显然是一种错觉,但遥望山上之积雪,(古诗~百科)确能使人倍觉严寒,因此又是合情合理的,让人容易理解,语言别致,写景如画。“罗幕”一词既增添了词中的绮丽色彩,其质地又和“雪气”形成反衬,让人感觉不胜其寒。
“暖日腾波,朝霞入户,一线过冰檐。”太阳渐渐升起,照得空气也逐渐变得煦暖起来,暖气流仿佛在呼呼地向上升腾。五彩朝霞映满半边天,有一线霞光穿过挂满冰凌的层檐,一直射入房内。这三句仍是写冬至日的天气,在严寒的背景下,画面上又衬以“暖日”、“朝霞”,使色调变得和暖绚丽,不给人以单调乏味、冷寂肃杀之感。“暖日腾波”渲染出一派热烈的气氛;“一线过冰檐”句则画面瑰奇,富有表现力。
“绿尊香嫩葡萄暖,满酌破冬天。”绿尊:碧玉做的酒杯,是对酒杯的美称。尊,通“樽”。葡萄:即葡萄酒。酌:饮酒。两句大意是:用精致的酒杯满满地斟上一杯新酿的香气馥郁的葡萄美酒,然后一饮而尽,以取暖御寒,迎接严冬的挑战。这两句写人们饮酒消寒,色彩绮丽,气氛香艳、浓烈,给人以浓浓的节日感受。
“庭下早梅,已含芳意,春近瘦枝南。”虽然数九寒天刚刚开始,可看看院中的那株瘦骨嶙峋的早梅,向阳的枝头已经含苞待放,春天的脚步渐渐临近了。这三句饱含诗意和哲理,表明既然严冬已至,春天也不会远了,给人以无限希望。
这首节令词写寒而富有暖意,渲染出浓浓的节日氛围,令人向往。语言清新别致,富有诗情画意,感染力强。
推荐古诗:
石鼓歌、
采桑子、
谢新恩(樱花落尽春将困)、
西归绝句(五年江上损容颜)、
自题一绝(满纸荒唐言)、
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
思王逢原(蓬蒿今日想纷披)、
[南吕]金字经·怨战、
鹊桥仙(华灯纵博)、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推荐诗句: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八斗之才 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翼双飞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双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 彼众我寡 彼:对方。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
- 比屋可封 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碧海青天 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 波涛汹涌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 补苴罅漏 苴:鞋底的草垫;罅:缝隙。补好裂缝,堵住漏洞。比喻弥补事物的缺陷。
- 补偏救弊 偏:偏差;弊:赞美。补救偏差漏洞,纠正缺点错误。
- 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