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br> 孟子所举的例证是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人。其实,为人所熟知的,还有姜子牙的故事。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云云,成为《孟子》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后人常引以为座右铭,激励无数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其思想基础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英雄观念和浓厚的生命悲剧意识,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对生命痛苦的认同以及对艰苦奋斗而获致胜利的精神的弘扬。
借用悲剧哲学家尼采的话来说,是要求我们“去同时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高的希望。”(《快乐的科学》)
因为,痛苦与希望本来就同在。
说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太史公说得好:
周文王被拘美里而演《周易》,孔子困陈蔡而编《春秋》,屈原遭流放而赋《离骚》,左丘明失明而写《国语》,孙胺脚残而著《兵法》,吕不韦迁蜀地而出《吕览》,韩非子被秦国囚有《说难》、《孤愤》,《经》三百篇,大多都是发愤所作。(《史记•太史公自序》)
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他们身处逆境的忧患之中,心气郁结,奋发而起,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缘故。
至于死于安乐者,历代昏庸之君,荒淫逸乐而身死国亡,其例更是不胜枚举。
所以,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说:“一切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磨难,没有什么特别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因而也有价值得多呢?
推荐古诗:
齐安郡后池绝句、
渡桑乾、
陇头吟、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嘲顽石幻相(女娲炼石已荒唐)、
己亥杂诗(一十三度溪花红)、
沁园春(独立寒秋)、
别诸弟(梦魂常向故乡驰)、
洞仙歌(输赢成败)、
醉落魄(苍颜华发)
推荐诗句: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读不厌 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北叟失马 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秉要执本 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 不得而知 没有办法知道。
- 不改其乐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 不可限量 限量:限定止境、数量。形容前程远大。
- 不知丁董 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