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失去或保留的本性是什么?
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善”。
外物改变人的本性,感官之欲减损人的善心。所以,欲望太多的人,往往利令智昏,做了欲望的奴隶,其结果是“欲望号街车”不知驶向哪里,失去控制,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因此,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欲望,寡欲清心。
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第十九章)
孟子当然不是老子的学生,在“寡欲”的问题上也绝不会走得像老子那样远,不会到“禁欲”的程度。但在“养心莫善于寡欲”的见解上有相通之处,这也的确是事实。毕竞,儒道两家并非在所有问题上都是针锋相对的罢。
推荐古诗:
书怀、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白石滩、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明月三五夜、
长寿乐(微寒应候)、
洞仙歌(江南腊尽)、
小桃红(画堂春暖绣帏重)、
己亥杂诗(少年哀乐过于人)、
临江仙(忘却成都来十载)
推荐诗句: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常习故 习:习惯;故:旧例。安于常规,习惯旧例。形容按照常规和老套办事,守旧而不思变革。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百里挑一 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刊之论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 不可究诘 究:追查;诘:追问。无法追问到底。
- 不愧屋漏 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 不知去向 向:方向。不知道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