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祸,这是人所共知的。任继愈认为《道德经》“也是反对战争的”。因为在这一章里,老子说“夫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祥之器也”,这里显然没有主战用兵的意思。但是,老子同时又说,对于战争“不得已而用之”,这表明老子在咒诅战争的同时,也还是承认了在“不得已”时还是要采用的。在春秋战国时代,战争是普遍的,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战争规模日益扩大,动辄数万、数十万的兵力投入战争之中,伤亡极其惨重,而在战争期间受危害最大的,则是普通老百姓。每逢战争,人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四处逃亡,严重破坏社会正常的生产,也造成社会秩序的动荡不安,战争的确是带来灾难的东西。所谓君子迫不得已而使用战争的手段,这是为了除暴救民,舍此别无其它目的,即使如此,用兵者也应当“恬淡为止”,战胜了也不要得意洋洋,自以为是,否则就是喜欢用武杀人。这句话是对那些喜欢穷兵黩武的人们的警告。所以,我们认为《道德经》不是兵书,不是研究战争问题的,尤其不是为用兵者出谋划策的。老子谈论战争问题,目的在于反对战争。
推荐古诗:
咏怀古迹五首、
咏柳、
塞上曲、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西江月(山下旌旗在望)、
寄龚实之正言(台省诸公岁岁新)、
新夏感事(百花过尽绿阴成)、
自咏示客(衰鬓萧萧老郡丞)
推荐诗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暗弱无断 愚昧软弱,没有决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辞莫辩 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井离乡 离开家乡到外地。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并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尴不尬 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