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以《强战》为题,旨在阐述在我强敌弱形势下作战所应注意掌握的原则和方法。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如果我军兵力强大时,应当伪装成兵力弱小之状,以引诱敌人前来与我决战,我则以精锐部队实施突然袭击,就一定能打败敌人。本篇所引“能而示之不能”系《孙子兵法·计篇》中提出的用兵“诡道十二法”之一,实质是孙子“示形致敌”指导原则下用以隐蔽自己实力,调动敌人就范,集中优势兵力,实施突袭歼敌的一种手段。这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是常为兵家所采用的有效战法之一。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李牧在戍守北部边境期间,就是采用此种“能而示之不能”战法击败匈奴入侵军的。当时,李牧在加紧操练兵马,积极做好防御准备的前提下,严格规定部队:对入侵掠夺的匈奴兵,只准退守固垒,不准主动出击。他采用这种隐强示弱的方法,不仅迷惑了匈奴人,以为他怯懦弱小,而且还瞒过了赵王,误认他畏敌怯战。其后,李牧乘匈奴入侵军骄纵不备之际,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击败入侵的匈奴军,使赵国北部边境出现了十几年的和平安定局面。
推荐古诗:
除夜寄弟妹、
后宫词、
谢新恩(樱花落尽春将困)、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江上渔者、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上太行(西风落日草斑斑)、
梦秦氏赠言(三春过后诸芳尽)
推荐诗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捱三顶五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八音迭奏 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 百身莫赎 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不成体统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 不分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不分彼此 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敢掠美 掠:掠夺。不敢掠夺旁人之美。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