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例证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疾战例证

疾战例证

查看疾战全诗

  实施突围作战,必须有组织有准备,不能仓卒行事。突围时应将突围方向选择在敌人包围圈的薄弱处,选择敌人戒备松懈的有利时机,出敌不意,突然开始。先集中火力。对突破地段实施短促而猛烈的袭击,迅速打开突破口,然后指挥主力迅速而有序地突出包围圈,并以强有力的后卫部队阻止敌人追击。突围作战还要鼓励士气,不怕牺牲,勇住直前。这是进行突围作战的一般原则。项羽垓下失败就是违背了这些原则所致。

  从汉高帝二年(前 205 年)五月开始,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围绕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荣阳汜水镇)展开了一场持久的争夺战,成皋几次易手。到汉高帝四年(前 203 年)十月,刘邦乘项羽东击之机,反攻成皋,将成皋攻占,并乘胜推进到广武(今荥阳东北)一线。项羽听说成皋失守,大惊失色,急忙由睢阳带主力返回,同汉军争夺成皋,与汉军对峙于广武。汉军依据险要地形,坚守不战。与此同时,韩信在黄河北岸连续获胜,并降服燕国,攻占齐国,对楚形成了迂回包围的战略态势,楚军进退两难,侧背又受到汉军的极大威胁,粮草补给也发生了问题,形势对项羽越来越不利。项羽于是便同刘邦讲和。刘邦此时也情疲力尽,无力一举消灭项羽,遂同意平分天下,双方以鸿沟(今荣阳附近)为界,以西归汉,以东属楚。

  同刘邦讲和后,项羽即撤兵东归。刘邦则采纳张良、陈平的建议,打消了西归的念头,率兵越过鸿沟,追歼楚军,同时下令韩信、彭越等部前来会合。汉五年(前 202 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彭越等各路大军会合在一起,在垓下(今安徽固镇县)追上项羽,并把他团团包围。为了打击楚军的士气,编了一曲楚歌,命令士兵在楚营四面唱和,勾起了楚军士兵的怀乡情绪,使其士气更加低落。项羽听到四而楚歌,以为汉军己全部占领楚地,心乱如麻,十分绝望,焦愁得难以入睡,便在帐中喝酒解闷。他呆望着心爱的美人虞姬,又抚摸着那匹随他征战多年的乌骓马,慷慨悲歌。左右之人见状都涕泪交横,呜咽不止,虞姬随声唱和:“汉王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吟罢拔下项羽佩剑,自刎身亡。项羽埋葬虞姬之后,率领八百名亲兵,乘着夜色,偷出楚营,向南逃去。汉兵发觉后,紧迫不舍。项羽一路苦战,逃到乌江边,在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形势下拔剑自刎。

  项羽垓下被国,处境险恶,但事仍有可为,只要他能振奋士气,选择汉军包围圈的薄弱部位,并力一战,突出重围并非不可能的事情。可惜项羽在被围后,丧失斗志,灰心绝望,在关键时刻置大军于不顾,只率领亲兵私自逃跑,从而导致了彻底失败。

推荐古诗: 买花征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万山潭作归嵩山作庆清朝慢(禁幄低张)怀渑池寄子瞻兄(相携话别郑原上)金陵十二钗又副册—袭人(枉自温柔和顺)己亥杂诗(秋心如海复如潮)

推荐诗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跋扈自恣  形容为所欲为,无所忌惮。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毕恭毕敬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 不安其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 不辨真伪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 不得其所  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 不法古不修今  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教而杀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