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例证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均兵例证

均兵例证

查看均兵全诗

  车、步、骑三个兵种特点和作用不同,各有所长,又各有短。在作战中,只有让它们协同作战,互相配合,利用战车抗击敌步骑的冲击,利用骑兵的强大突击力,用步兵最终解决战斗,才能取得作战的胜利。刘裕就是使用步骑与战车协同作战而灭掉南燕的。

  刘裕本是东晋将领,后掌握东晋军政大权,积极准备出兵北进,消灭南燕。南燕与东晋相邻,据有五州之地,拥有铁骑万匹。南燕得知晋将要北进的消息后,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燕主慕容超自信地认为:“不如纵使入岘(大岘山,今山东沂水县北),以精骑蹂之,何忧不克?”义熙五年(409 年)四月,刘裕率兵十余万自建康(今南京)出发,所过之地皆筑城堡,并分兵留守,以防被南燕骑兵切断后路。当晋军抵达南燕境年的琅琊时,燕守军不战而走。刘裕识破此乃敌诱兵之计,以便依托临朐(今山东)、广固等坚城,在平坦地带同晋军决战,于是决定将计就计,北越大岘山,直捣南燕腹地,以车制骑,一举消灭南燕。

  大岘山高七十丈,长二十里,山势险峻,有“齐南天险”之称。六月十二已晋军到达东莞,越过大岘山。在战前,刘裕分析了敌我双方军队的特点,认为南燕向来以骑兵称雄,在平原地区作战,骑兵的冲击力大,机动性好。而晋军步兵与车兵较多,如何将晋军的劣势化为优势呢?刘裕经过思考,制定了一个步、骑、车兵相互配合的作战方案:将兵车四千辆分为左、右翼,中间由骑兵跟车前进,作为机动兵力。这样既能防御敌军的进攻,又可主动出击敌人。然后刘裕令兵车“方轨(两车并行)徐行”,以加强抵御燕骑兵的冲击力。“车悉张慢”,借以抵挡敌军矢石的打击。在近距离作战时,步兵在兵车的掩护下大显身手,兵车上的长矛也可以有效杀敌。跟着兵白话六韬车前进的骑兵既可得到兵车的掩护,又可有力地支援战车。总之,晋军这种以步,骑、车兵互相协同的阵势,无论是防御还是进攻,都是十分有效的。

  六月十八日,晋军主力到达临胸城南数里之地,慕容超派骑兵前来进攻。但在晋军阵前,燕军骑兵威力难以发挥。双方激战半日,相持不下,燕于是精兵悉出助战,临胸城中守军兵力单薄。刘裕乘机派兵偷袭,一攻即陷,然后乘势猛打猛攻,大败燕军。接着乘胜前进,直逼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次年二月,燕在被围八个月后,开门投降,慕容超被擒杀,南燕灭亡。

  在这次作战中,晋军步、骑、车兵互相协同,使晋军化劣势为优势,终于大获全胜。

推荐古诗: 双燕离杨柳枝(柳老春深日又斜)浑河中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木兰柴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宿野庙(众响渐已寂)蝶恋花(我失骄杨君失柳)洞仙歌(输赢成败)

推荐诗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昂霄耸壑  昂:高;壑:峪。高出霄汉,耸立山壑。形容才能杰出,建树宏大功业。也形容志气高昂,胸怀广阔。
  • 拔刀相助  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
  • 白发青衫  青衫:无功名者的服饰。谓年老而功名未就。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衣公卿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 背井离乡  离开家乡到外地。
  • 笔墨官司  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秉笔直书  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计其数  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 不见棺材不落泪  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