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公孙丑说:“高先生说:《小弁》,是小人写的诗。” 孟子说:“怎么能这样说呢?” 公孙丑说:“诗中多怨。” 孟子说:“真是固执啊,高老先生这样解诗。假如有个人在此,越国人弯弓张箭射他,他自己可以谈笑风生地讲述这件事;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自己跟越国人关系疏远。如果是自己的兄长弯弓张箭而射人,那么自己就会落下眼泪来讲述这件事;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兄长是自己的亲戚。《小弁》诗中的忧怨,正是亲近亲人。亲近亲人,就是相互亲爱。真是固执啊,高老先生这样解诗。” 公孙丑说:“《凯风》这首诗为什么不忧怨呢?” 孟子说:“《凯风》这首诗,是因为父母过错较小,《小弁》这首诗,是因为父母过错较大。亲人的过错较大而不怨恨,是更加疏远关系。亲人的过错较小而怨恨,是不可激怒的。更加疏远,是不孝顺;激怒了,也是不孝顺。孔子说:‘舜是非常孝顺的人,五十岁了还爱慕父母。”
注释1.高子:与孟子同时代但年长于孟子的一位学者。2.《小弁》:《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诗。3.《凯风》:《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4.矶:《集韵·微韵》:“矶,感激也。”本义为大石激水,水冲击岩石。引申为激怒、触犯之意。
推荐古诗:
蝉、
夜雨寄北、
彭蠡湖中望庐山、
闺怨、
西施咏、
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己亥杂诗(天将何福予蛾眉)、
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
七绝(天公丧母地丁忧)、
卜算子(风雨送春归)
推荐诗句: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面见光 形容人非常世故,各方面都能应付得很周到。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可偏废 偏废:侧重一方,忽略另一方。指两方面都应同样重视,不能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弃草昧 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
- 不忮不求 忮:嫉妒;求:贪求。指不妒忌,不贪得无厌。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