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五节翻译及注释

第五节翻译及注释

查看第五节全诗

译文  孟季子问公都子说:“为什么说行为方式是内在的呢?”  公都子说:“对人表达内心的敬意,所以说是内在的。”  孟季子问:“有一个乡里的人比你兄长大一岁,该尊敬谁呢?”  公都子说:“尊敬兄长。”  孟季子问:“倒酒时先给谁斟呢?”  公都子说:“先给乡里人。”  孟季子说:“你内心尊敬的是兄长,所表现出的却是恭敬对待他人,可见行为方式是外在的,不是由内心发出的。”  公都子不能应答,便把这事告诉孟子。  孟子说:“应该尊敬叔父呢?还是尊敬弟弟呢?他会说:‘尊敬叔父。’你说:‘弟弟是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那该尊敬谁呢?’他会说:‘尊敬弟弟。’你就说:‘为什么又说要尊敬叔父呢?’他会说:‘这是因为地位的缘故。’你就说:‘是因为地位的缘故,需要尊敬兄长,但在不同的场合就该恭敬地对待他人。’”  孟季子听了这些话后,说:“在这种情况下尊敬叔父,在那种情况下尊敬弟弟,这毕竟是外在情况决定的,并不是由内心发出的。”  公都子说:“冬天则喝热汤,夏天则喝凉水,那么饮食是由外在的天气所决定的吗?”

注释1.孟季子:人名,情况不详,有三种说法,姑且不论。2.尸:《诗"召南"采蘋》:“谁其尸之?”《诗"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皇尸载起。”《仪礼·士虞礼》:“祝延尸。”《礼记·曲礼》:“孙可以为王父尸。”《仪礼·特牲礼》注:“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说文》:“尸,神像也。象卧之形。”这里用为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之意。3.庸:(yang雍)《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乃汝尽逊曰时叙,惟曰未有逊事。”《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诗·齐风·南山》:“齐子庸止。”《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说文》:“庸,用也。”这里用为用、需要之意。

推荐古诗: 买花题兴化寺园亭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秋夜曲六年春遣怀八首(检得旧书三四纸)偶成(十五年前花月底)除夜宿太原寒甚(寄语天涯客)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缟素临江誓来胡)杂感(侧身天地苦拘孪)

推荐诗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虹贯日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 白首之心  老年时的壮志。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败军之将  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 板上钉钉  比喻事情已经决定,不能改变。
  • 笔下生花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 比肩而立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擘肌分理  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