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孟季子问公都子说:“为什么说行为方式是内在的呢?” 公都子说:“对人表达内心的敬意,所以说是内在的。” 孟季子问:“有一个乡里的人比你兄长大一岁,该尊敬谁呢?” 公都子说:“尊敬兄长。” 孟季子问:“倒酒时先给谁斟呢?” 公都子说:“先给乡里人。” 孟季子说:“你内心尊敬的是兄长,所表现出的却是恭敬对待他人,可见行为方式是外在的,不是由内心发出的。” 公都子不能应答,便把这事告诉孟子。 孟子说:“应该尊敬叔父呢?还是尊敬弟弟呢?他会说:‘尊敬叔父。’你说:‘弟弟是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那该尊敬谁呢?’他会说:‘尊敬弟弟。’你就说:‘为什么又说要尊敬叔父呢?’他会说:‘这是因为地位的缘故。’你就说:‘是因为地位的缘故,需要尊敬兄长,但在不同的场合就该恭敬地对待他人。’” 孟季子听了这些话后,说:“在这种情况下尊敬叔父,在那种情况下尊敬弟弟,这毕竟是外在情况决定的,并不是由内心发出的。” 公都子说:“冬天则喝热汤,夏天则喝凉水,那么饮食是由外在的天气所决定的吗?”
注释1.孟季子:人名,情况不详,有三种说法,姑且不论。2.尸:《诗"召南"采蘋》:“谁其尸之?”《诗"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皇尸载起。”《仪礼·士虞礼》:“祝延尸。”《礼记·曲礼》:“孙可以为王父尸。”《仪礼·特牲礼》注:“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说文》:“尸,神像也。象卧之形。”这里用为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之意。3.庸:(yang雍)《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乃汝尽逊曰时叙,惟曰未有逊事。”《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诗·齐风·南山》:“齐子庸止。”《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说文》:“庸,用也。”这里用为用、需要之意。
推荐古诗:
清平乐(禁庭春昼)、
听蜀僧浚弹琴、
杨柳枝(柳老春深日又斜)、
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偶成(十五年前花月底)、
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满江红(遥望中原)、
满江红(又捱过、几番秋色)、
七律(一从大地起风雷)
推荐诗句: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里挑一 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胫而走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 不毛之地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 不欺暗室 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