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五节翻译及注释

第五节翻译及注释

查看第五节全诗

译文  孟季子问公都子说:“为什么说行为方式是内在的呢?”  公都子说:“对人表达内心的敬意,所以说是内在的。”  孟季子问:“有一个乡里的人比你兄长大一岁,该尊敬谁呢?”  公都子说:“尊敬兄长。”  孟季子问:“倒酒时先给谁斟呢?”  公都子说:“先给乡里人。”  孟季子说:“你内心尊敬的是兄长,所表现出的却是恭敬对待他人,可见行为方式是外在的,不是由内心发出的。”  公都子不能应答,便把这事告诉孟子。  孟子说:“应该尊敬叔父呢?还是尊敬弟弟呢?他会说:‘尊敬叔父。’你说:‘弟弟是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那该尊敬谁呢?’他会说:‘尊敬弟弟。’你就说:‘为什么又说要尊敬叔父呢?’他会说:‘这是因为地位的缘故。’你就说:‘是因为地位的缘故,需要尊敬兄长,但在不同的场合就该恭敬地对待他人。’”  孟季子听了这些话后,说:“在这种情况下尊敬叔父,在那种情况下尊敬弟弟,这毕竟是外在情况决定的,并不是由内心发出的。”  公都子说:“冬天则喝热汤,夏天则喝凉水,那么饮食是由外在的天气所决定的吗?”

注释1.孟季子:人名,情况不详,有三种说法,姑且不论。2.尸:《诗"召南"采蘋》:“谁其尸之?”《诗"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皇尸载起。”《仪礼·士虞礼》:“祝延尸。”《礼记·曲礼》:“孙可以为王父尸。”《仪礼·特牲礼》注:“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说文》:“尸,神像也。象卧之形。”这里用为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之意。3.庸:(yang雍)《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乃汝尽逊曰时叙,惟曰未有逊事。”《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诗·齐风·南山》:“齐子庸止。”《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说文》:“庸,用也。”这里用为用、需要之意。

推荐古诗: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浪淘沙(海底飞尘终有日)轻肥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滕王阁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西归绝句(五年江上损容颜)满庭芳(芳草池塘)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推荐诗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宅上升  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闻不如一见  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彼众我寡  彼:对方。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补过拾遗  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 不存芥蒂  芥蒂:本作“蒂芥”,细小的梗塞物,比喻积在心里的怨恨或不快。心里不积存怨恨和不快。形容人心地宽,气量大。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能自已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