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90(唐德宗贞元六年) 1岁李贺出生。公元796(贞元十二年) 7岁《唐摭言》载“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新唐书》未考辨而引之、《太平广记》亦引之有“贺年七岁,以长短之歌名动京师。时韩愈、皇甫湜贤贺所业……”。公元804(贞元二十年) 15岁《新唐书》之《李益传》云:“益故宰相揆族子,于诗尤所长。贞元末,名与宗人贺相埒。”李益与李贺齐名之说可疑,李益年长李贺很多很多,成名已久。据闻一多先生:疑原意或仅谓二子皆以乐府见称;虽益成名在前,而贺才情匮,亦能比肩先辈。(朱自清《李贺年谱补记》)公元805(唐顺宗永贞元年) 16岁是年正月,顺宗带病继位(中风),任用王叔文、韦执谊等除弊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结贵族官僚改元永贞,逼顺宗称病退位,新政遂败。次年,顺宗病亡。唐人(刘禹锡、柳宗元等)在诗文中有影射,指称顺宗并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李贺成年后,得知此事,做《汉唐姬饮酒歌》刺之。公元807(唐宪宗元和二年) 18岁《幽闲鼓吹》载:贺以歌(《雁门太守行》)谒韩吏部(愈)。小说固难尽信,且存之。丁外艰(父亡)疑在是年。失去主要经济来源,或是李贺少年赴试的原因之一。参加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获“乡贡进士”资格。旋有与贺争名者毁之曰:“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韩愈为作《讳辨》。然贺终未能就礼部试,落第。公元808(元和三年) 19岁春,离京返回昌谷,作《出城》,有“卿卿忍相问”句,可知贺娶妻当在进京赴试前。十月间,再次西入长安。经停洛阳,韩愈、皇甫湜到访慰藉落第之人,李贺作《高轩过》答谢。十月十四日,《仁和里杂叙皇甫湜》,后与前辈话别。至长安,干谒请托无果。公元809(元和四年) 20岁春,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居长安,为官3年间,李贺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个人生活虽不如意,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李贺之妻或亡于这三年间。公元810(元和五年) 21岁 这一年,韩愈为河南令,有诗《燕河南府秀才》,诗中有“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可能是感怀此前李贺的不幸遭遇,诫勉本届考生。公元812(元和七年) 23岁春,送落第友人沈亚之回乡,作《送沈亚之歌》。后以病辞官,归昌谷。公元813(元和八年) 24岁六月末,前往潞州,投友张彻。未见重于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寄人篱下近2年。公元815(元和十年) 26岁春,别张彻,南下和州访十四兄。恰逢其时,吴元济据蔡州,反。朝廷进剿,兵乱,李贺归途遇阻,遂南下,游历江浙一带。公元816(元和十一年) 27岁淮西兵乱稍解,李贺北归返家,不久病故。
推荐古诗:
长干行、
月夜忆舍弟、
日射、
长安古意、
塞上曲、
过香积寺、
贺新郎(挥手从兹去)、
清平乐(天高云淡)、
少年游(青衫磊落险峰行)、
满江红(江汉西来)
推荐诗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嗳声叹气 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暗箭中人 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劳而获 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知所云 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拔十失五 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