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文公七年翻译

文公七年翻译

查看文公七年全诗

  七年春季,鲁文公发兵攻打邾国,这是鲁国利用晋国内乱的空子。三月十七日,占取须句,让邾文公的儿子当守官,这是不合于礼仪的。

  夏季,四月,宋成公死了。这时候公子成做右师,公孙友做左师,乐豫做司马,鳞矔做司徒,公子荡做司城,华御事做司寇。宋昭公准备杀死公子们。乐豫说:“不行。公族,是公室的枝叶,如果去掉它,那么树干树根就没有遮盖了。葛藟还能遮蔽它的躯干和根子,所以君子以它作为比喻,何况是国君呢?这就是俗话所说‘树阴遮蔽,偏偏使用斧子’,一定不可以。君王要考虑一下,如果用德行去亲近他们,那就都是左右辅弼的臣子,谁敢有二心?怎么要杀他们呢?”宋昭公不听。穆公、襄公的族人率领国内的人们攻打昭公,在宫里杀了公孙固和公孙郑。六卿和公室讲和,乐豫放弃了司马的官职来让给公子卬。昭公即位后安葬被杀的人。《春秋》记载说:“宋人杀其大夫”,不记载名字,这是由于人多而且他们没有罪。

  秦康公送公子雍到晋国,说:“晋文公回国的时候没有卫士,所以有吕、郤发动的祸难。”于是就多给他步兵卫士。穆嬴每天抱着太子在朝廷上啼哭,说:“先君有什么罪?他的合法继承人有什么罪?丢开嫡子不立,反而到外边去求国君,你们准备怎样安置这个孩子?”出了朝廷,就抱着孩子到赵氏家去,向赵盾叩头,说:“先君捧着这个孩子嘱托给您,说:‘这个孩子如果成材,我就是受了您的赐予;如果不成材,我就要怨您。’现在国君虽然去世,话音还在耳边,现在反而丢掉它,怎么办?”赵盾和大夫们都怕穆嬴,而且害怕威逼,就背弃了先蔑而立灵公为君,并且发兵抵御秦国军队。箕郑留守。赵盾率领中军,先克辅助他;荀林父辅助上军;先蔑率领下军,先都辅助他。步招为赵盾驾御战车,戎津作为车右。到达堇阴。赵盾说:“我们如果接受秦国送公子雍回来,他们就是客人;不接受,他们就是敌人。已经不接受了,而又慢慢地出兵,秦国将会动别的念头。争取主动而有夺取敌人的决心,这是作战的好谋略。驱逐敌人好像追赶逃亡者,这是作战的好战术。”于是就训练士兵,磨砺武器,把马喂饱,让部队吃饱,隐蔽行动,夜里出兵。四月初一日,在令狐打败秦军,一直追到刳首。初二日,先蔑逃亡到秦国,士会跟着他。

  先蔑出使秦国的时候,荀林父劝阻他,说:“夫人和太子还在,反而到外边去求国君,这一定是行不通的。您以生病作借口,行吗?不这样,祸患将会惹到您身上。派一个代理卿前去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您去?在一起做官就是‘寮’,我曾经和您同寮,岂敢不尽我的心意呢?”先蔑没有听从。荀林父为他赋《板》这首诗的第三章,又没有听从。等到逃亡出国,荀林父把他的妻子儿女和财货全部送到秦国,说:“这是为了同寮的缘故。”

  士会在秦国三年,没有和先蔑见面。随行的人说:“能和别人一起逃亡到这个国家,而不能在这里见面,那有什么用处?”士会说:“我和他罪过相同,并不是认为他有道义才跟他来的,见面干什么?”一直到回国,没有见过面。

  狄人侵袭我国西部边境,鲁文公派使者向晋国报告。赵宣子派贾季去问酆舒,同时责备他。酆舒问贾季说:“赵衰、赵盾哪一个贤明?”贾季回答说:“赵衰,是冬天的太阳;赵盾,是夏天的太阳。”

  秋季,八月,齐昭公、宋昭公、卫成公、陈共公、郑穆公、许昭公、曹共公和晋国的赵盾在扈地结盟,这是由于晋灵公即位的缘故。鲁文公晚到,所以《春秋》没有记载他参加会议。凡是和诸侯会盟,如果不记载参加会的国家,就是因为晚到的缘故。晚到,不记载这些国家,这是为了避免弄不清而误记。

  穆伯在莒国娶妻,名叫戴己,生了文伯;她的妹妹声己,生了惠叔。戴己死,穆伯又到莒国行聘,莒国人由于有声己而辞谢,所以就为襄仲行聘。冬季,徐国攻打莒国,莒国人前来请求结盟,穆伯到莒国参加盟会,同时为襄仲迎接莒女。到达鄢陵,登上城见到莒女,很美丽,就自己娶了她。襄仲请求攻打穆伯,文公准备答应。叔仲惠伯劝谏说:“下臣听说:‘战争起于内部叫做乱,起于外部叫做寇。寇尚且伤人,乱就是自己打自己了。’现在臣下作乱而国君不加禁止,如果因此而引起外部敌人的进攻,怎么办?”文公就阻止襄仲的进攻。惠伯给他们调解:让襄仲丢开莒女不娶,公孙敖就把莒女送回莒国,重新作为兄弟像起初一样。襄仲和公孙敖听从了。

  晋国的郤缺对赵宣子说:“过去卫国不顺服,所以占取它的土地,现在已经顺服,可以还给它了。背叛了不加讨伐,用什么显示声威?顺服了不加抚慰,用什么表示关怀?不显示声威和不表示关怀,用什么显示德行?没有德行,如何主持盟会?您作为正卿,主持诸侯之事而不致力于德行,打算怎么办?《夏书》说:‘把喜事告诉他,用威严督察他,用《九歌》勉励他,不要让他学坏。’有关九功的德行都可以歌唱,叫做《九歌》。六府、三事,叫做九功。水、火、金、木、土、谷,叫做六府;端正德行、利于使用、富裕民生,叫做三事。合于道义而推行这些,叫做德、礼。没有礼就不快乐,这是叛变之所由来。像您的德行,没有可以歌唱的,有谁肯来归服?何不使归服的人歌颂您呢?”赵宣子听了这番话很高兴。

推荐古诗: 赠孟浩然倦夜塞下曲送柴侍御送沈子福之江东七古(云开衡岳积阴止)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夜曲棋(莫将戏事扰真情)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推荐诗句: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哀鸿遍地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街九陌  形容城市的街道纵横,市面繁华。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搬唇递舌  挑拔是非。
  • 半截入土  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内。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 背道而驰  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